餐廚垃圾俗稱“泔水”,由于其成分復雜、濕度大、油性重,發酵后會產生許多有害有毒元素,容易對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近年來,重慶市合川區秉承“建設無廢城市,構筑美麗合川”理念,斥資建成合川餐廚垃圾處理中心,將轄區餐廚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最終實現廢物循環再利用,為推動合川建設“無廢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撐。
上料、分揀、粉碎、脫水、發酵……近日,記者在合川餐廚垃圾處理中心處理車間看到,隨著餐廚垃圾收運車輛抵達,大量的餐廚垃圾在預處理車間進行卸料,進入處理工序后,餐廚垃圾逐漸“變形”——設備“吃”進垃圾,“吐”出沼氣、原料油和電能,現場感受不到噪音和異味。“餐廚垃圾是餐飲垃圾和廚余垃圾的總稱,和生活垃圾處理不同,餐廚垃圾有專門的處理工藝和流程。自從中心建成后,合川城區每天由餐飲企業產生的餐廚垃圾都會通過專用密閉式餐廚垃圾收運車收集進廠進行處理,目前我們每天的處理量可達150噸。”中心現場負責人萬喜說。
位于渭沱鎮大嵐村4組的合川餐廚垃圾處理中心占地42畝,是合川唯一一家智慧化餐廚垃圾處理中心。記者在該中心中央控制室看到,垃圾處理全程采用智慧化控制,中央控制室就是整個廠區的大腦,生產過程中的所有指令都在控制室下達,實現智能遠程操作。“餐廚垃圾運抵后,先后由分揀機分選出有機質、用制漿機破碎制漿、三級旋流除砂、除油系統分離油脂、厭氧消化產生沼氣、沼氣進入沼氣凈化系統脫硫、鍋爐燃燒提供蒸汽、發電車間發電上網。”中央控制室技術人員詳細地介紹了餐廚垃圾的整個處理流程。
據了解,合川餐廚垃圾處理中心由重慶市環衛集團投資建設,項目采用全國領先的“厭氧發酵+熱電聯產”技術,設計單日處理規模為300噸。其中,一期項目已于2019年4月建成投用,餐廚垃圾項目單日處理規模為150噸,可以保障合川城區及周邊所有餐廚垃圾全部無害化處置。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合川餐廚垃圾處理中心建成前,城區餐飲店產生的餐廚垃圾都是由私人收運,被拉走的餐廚垃圾大多喂豬、喂雞,而剩湯則對空氣、水和土地都造成了一定污染。隨著合川餐廚垃圾處理中心建成,裝滿餐廚垃圾大油桶的車輛就再也看不到了。
“中心成立至今,已累計無害化處置餐廚垃圾12.75萬噸,資源化生產沼氣逾1000多萬立方米,提煉生物柴油原料油約6500噸,每年發電量約550萬度,有效緩解了高峰時期本地用電壓力,所發電量可供2000戶家庭全年日常生活用電所需。”據萬喜介紹,目前,公司二期餐廚垃圾項目正在有序籌備中,預計建成后單日可處理150噸居民家庭生活產生的廚余垃圾。餐廚垃圾在這里經過多個環節的處理,最終實現廢物循環再利用,為推動合川建設“無廢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