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走進位于萬州經開區九龍園的重慶湘渝鹽化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湘渝鹽化),室內,一條條生產線正開足馬力生產,一袋袋食用鹽從流水線上下線;室外,廠房林立、車輛穿梭,作為今年市級重大項目之一的湘渝鹽化煤氣化節能技術升級改造項目推進順利,建設已全面進入掃尾階段。
通過實施技術升級改造,作為傳統企業的湘渝鹽化即將迎來一場“蝶變”。
萬州工業強區大會召開后,全區上下圍繞構建“5+10”現代工業體系的目標,著力實施一批綠色賦能技改項目,持續提升企業科技創新水平,聚力打造鹽氣化工產業鏈條。
克難攻堅“不打烊”
“今年萬州工業強區大會召開之后,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在肩。”湘渝鹽化黨委書記、董事長劉行忠說,作為全國最大的井礦鹽和聯堿生產基地之一,湘渝鹽化目前已擁有120萬噸鹽、70萬噸純堿、70萬噸氯化銨生產能力。今年8月,面對高溫天氣和用電壓力,公司上下克難攻堅“不打烊”。
“在8月中旬出現的用電壓力期間,我們并沒有閑著。”劉行忠說,公司一是利用現有鍋爐和發電設備,通過自備電力保證食用鹽生產線運行,保證民生物資食鹽的供應;二是利用這段時間對員工進行了系統培訓。
在室外,為降低高溫天氣對工程進度和建設者的影響,施工方在采取錯時施工、提供防暑降溫藥品、做好后勤服務保障等措施的基礎上,推出了一系列更具人性化的舉措,組織所有工人進入廠房或者管廊下,讓大家在遮陽工作面里工作。此外,對于關鍵線路等一些必須在室外開展作業的區域,也采取搭建遮陽棚等方式,為工人們營造更加涼爽的工作環境。
多方協作之下,目前,煤氣化節能技術升級改造項目已實現基建竣工,即將進行生產設備單體試車和聯動試車,力爭12月底產出合格產品,合成氨年產量將提升到30萬噸。
升級改造添動能
2019年,為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政策,貫徹落實節能環保要求,湘渝鹽化投資15.4億元,實施了煤氣化節能技術升級改造。
此次改造采用國內行業最先進、理論基礎完整、應用經驗成熟的水煤漿加壓氣化技術。與此同時,湘渝鹽化還在建設過程中,采購了大量智能化、節能環保的生產設備。正式投產后,整個工廠將實現自動化生產、信息化管理,智能化運營。
2021年,湘渝鹽化年產值達到20.4億元,升級改造項目投產后,將為企業年增加常態化利潤2億元以上。此外,在節能環保方面,年可節約標準煤3.5萬噸左右,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萬噸左右。
“隨著以煤氣化節能技術升級改造為代表的一批節能環保提升工程的完成,湘渝鹽化將成為全國同行業生產成本控制排名前三的聯堿企業。”該公司副總經理彭建強介紹說。
此外,湘渝鹽化正在開展熱電系統優化節能環保改造、聯堿裝置綠色固碳升級改造、食用鹽包裝升級改造等,這些技改項目全部建成后,公司可實現常態化年利潤2-3億元、年產值增加5億元,并減排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及煙塵近10萬噸。
以此為契機,湘渝鹽化還將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帶動周邊區縣相關產業發展,在萬州打造出以燒堿、純堿、新能源為主導的化工產業集群。
放眼萬州,乘著工業強區大會的東風,下一步萬州區將依托化工園及化工拓展區(長嶺片區),發揮鹽氣資源優勢及長江貨運物流優勢,積極尋求與央企、頭部民企合作機會,緊密圍繞“卡脖子”先進材料及醫藥應用所需原料,推動化工產業鏈精細化、高端化、現代化發展,力爭在全國形成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鹽氣化工基地。以天然氣為原料,圍繞乙炔、合成氣及其下游制品,發展天然氣精深加工,推動可降解塑料、電子化學品等化工新材料的生產開發;以鹽鹵為原料,依托湘渝鹽化發展基礎,圍繞氯堿、聯堿及其下游制品深化發展,重點開發光伏玻璃材料、鋰電池材料及三氯化鋁、氯化銨等先進材料、醫藥、環保產業所需化學原料,助力產業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力爭到2025年化工產業實現產值50億元。(萬州時報記者 應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