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元旦前夕,隨著一聲汽笛長鳴,滿載著貨品的中歐班列(長春-漢堡)從長春新區國際港再一次啟程。成百上千種“吉林制造”通過該班列,發往俄羅斯莫斯科、德國漢堡,全程約9800多公里。
2021年5月,吉林省首條通達我國互聯網國際出入口局的直連高速通道在新區開通,標志著新區網絡基礎支撐服務能力和對外開放合作水平進入新階段。同年7月,東北地區首個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在新區揭牌,臨空經濟示范區的振翅起飛,賦予了新區新的歷史使命。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今天的長春新區,正按照集約化內涵式高質量發展要求,圍繞國家賦予的“打造圖們江區域合作重要平臺”的使命任務,深入落實省委“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建設部署要求,積極完善開放功能、加強產業貿易合作、推動區域協同創新、培育一流開放環境,全力打造長吉圖開發開放的重要載體,快步走進世界、擁抱世界,加快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作為我省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載體,新區大力推動開放平臺、樞紐建設,著力強化腹地支撐功能。長春國家臨空經濟示范區按照“1+6”規劃體系全面啟動建設,重點建設六大功能區,發展“自貿+保稅+跨境+口岸+航權”五大功能;國際陸港海關監管作業區查驗、通關等功能加快完善。新區將推動臨空經濟示范區、國際陸港“一平臺一樞紐”聯動發展,著力暢通“鐵海聯運、空鐵聯運”通道,提升網絡輻射、客貨集散能力,打造聯動長吉圖、銜接中蒙俄、輻射東北亞的重要開放平臺。
圍繞拓展多領域產業貿易合作,長春新區全面深化國際經濟合作,鼓勵長春高新等企業設立海內外研發平臺,引進冰島安沃基因等高端生物醫藥項目;推動中俄科技園與俄羅斯科學院合作,建成8個國際聯合實驗室;中白科技園先后有10個國際合作項目、17家企業入駐;中日智能制造產業園先后入駐日資企業25戶,中巴跨境電商小鎮即將投入運營。積極與松原、四平、通化、遼源、延邊、梅河口等地開展對接合作,高標準推動延邊金賽黃體酮、梅河口惠升生物研發中心等21個合作項目共建。廣泛開展招商項目合作,華為科創中心、長城信創基地、海爾海創匯等一批優質項目先后落位,吉浙、津長等對口合作產業園加快建設。新區聚焦“六新產業”,培育壯大總部經濟、電商經濟、會展經濟、飛地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提升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和水平。
圍繞加快打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長春新區對標世界銀行和國家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出臺優化營商環境“60條措施”,在省市率先推行了“標準地+承諾制”“先證簡(減)圖”等改革,企業開辦時間壓減至0.5個工作日,實現“拿地即開工”;在省市率先為企業量身打造了涵蓋科技、金融等方面“9+3”政策體系,推出“免申即享”政策,先后為700余戶企業兌現資金9000余萬元。
站在國際大舞臺上,長春新區敞開大門,擁抱發展機遇,充分發揮長吉圖開發開放戰略腹地支撐作用,為全省向北開放重要窗口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本報記者 徐 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