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鐵平安里站C口拾級而上,一出來就可以看到新設的花壇里各色花草姹紫嫣紅。一旁的石凳上,乘涼的人們議論著,平安大街變美了。昨日,平安大街西城段3.5公里中央綠化帶全線建成,平安里至官園橋1.4公里已完成整治提升,全新亮相。
此次改造完成后,平安大街西城段平安里至趙登禹路420米的試驗段亮出了380米的中央綠化隔離帶,增加了6000多平方米的綠化面積。漫步在420米的試驗段,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隨處見綠。街角一株西府海棠更是成了試驗段的“路標”。項目牽頭單位、西城區城管委負責人張丁說,綠化的大幅度改善源于重構了街道尺度。取消原有的兩側停車帶,壓縮機動車道寬度,將富余出的空間用于增設中央綠化帶,拓寬兩側人行道。改造前,試驗段人行步道寬度最窄不足1米,如今步道寬度增加到平均3.5米以上。在“綠不斷線,花不斷帶”的設計原則下,試驗段以“多喬木、多層次、多色彩、多類型”為設計方法,營造“騎行在林蔭路、健步在花園街、休閑在微公園”的綠色空間。
據張丁介紹,420米距離,栽植喬灌木16種共366株,綠籬色帶2905平方米,地被花卉36種3000余平方米,垂直綠化310延米。以國槐、白蠟、元寶楓、欒樹、銀杏、海棠等鄉土樹種為主,形成大樹成蔭的自然森林景觀。充分利用有限的綠地空間,采用“喬-灌-藤-花-草”的多層次綠化配置模式,極大提高了場地綠量和綠視率,使生態效益最大化。
與此同時,試驗段路口減小了道路倒角,增設了過街安全島,讓行人穿行更加從容;將原本占用人行道的公交亭移至公交專用道旁,減少了對人行道的干擾,保證了騎行連續;通過箱體三化、多桿合一,進一步凈化了步行環境。
在保證通行寬度的前提下,將人行道劃分為設施帶、通行區、綠化區,規范自行車停放和設施位置,提升人行道鋪裝品質,保障人們無障礙通行,增添沿街花卉樹木,提高人行舒適度。
街角原有空地變成了開放的樹陣廣場、健身活動區和林蔭下的城市公共空間。增加的4000余平方米綠地和500余平方米健身活動場地均勻分布在地鐵口和沿街兩側,宛如“城市客廳”。
據悉,不僅僅是試驗段,目前,平安里至官園橋1.4公里已完成整治提升。2020年10月,自平安里西大街到地安門西大街、全長3.5公里的平安大街西城段啟動整治提升。圍繞重構街道尺度、健步悅騎、打造“城市客廳”、提升綠色景觀來進行。
西城區將按計劃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確保年底前完成平安大街西城段的完全亮相。一條可納涼、有林蔭、滿眼綠色、騎行通暢的大街將展現在市民面前,讓老城慢下來、靜下來。(記者解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