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在廣州增城,放眼四望,滿目綠色,河湖交錯,綠樹蔥蘢。風景秀麗、空氣清新的增城,正著力推進全域旅游建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后花園和優質生活圈。
記者5月31日從廣州市增城區政府獲悉,近年來,增城區不斷挖掘文化旅游內涵,構建起豐富的旅游產品體系,旅游產業實現從景區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形成處處皆景、處處景不同的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格局。
增城位于廣州東部,有著面積277平方公里的清澈水域,有長度395公里的生態景觀林帶,森林覆蓋率高達53%,全年空氣優良率達96%以上,素有“翡翠綠洲”“天然氧吧”的美稱。這里歷史悠久、底蘊豐厚,迄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
近年來,增城區推出“若水之地,文藝增城”文旅品牌;掛牌成立2家粵菜師傅培訓室,舉辦“增城杯”粵菜師傅大灣區廚王大賽、金牌粵菜評選活動,走出一條色香味俱全的鄉村振興“風味之路”;成功創建大埔圍美麗鄉村景區、二龍山花園和1978電影小鎮等3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并啟動白水仙瀑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工作,從“點、線、面”推進全域旅游,形成“一廊、一環、三軸、兩區”的生態旅游格局。
其中,增城區建設的華南地區首個電影傳媒小鎮——1978電影小鎮已投入運營,運營面積15.6萬平方米,集聚電影、攝影、直播等文創、旅游企業100多家,年總營業額近5億元;白水寨引入華僑城投資達100億元,推動建設森林海旅游度假區。
另外,增城區還推動派潭小逕村增城縣委舊址、正果白面石增龍博縣委舊址、大埔圍抗戰紀念館等紅色旅游基地建設,建設了饒宗頤學術藝術館。
作為在全國率先推行綠道理念的城區之一,增城在這片16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設了583公里綠道、53公里碧道,串聯起沿線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織就了一張巨大的灣區綠游網,也構建了一條迷人的嶺南歷史文化長廊。
順著增城綠道,游客可以在沿途領略荔湖、增江畫廊、蒙花布鄉村公園的山水田園風光;可以抵達瓜嶺古村、湛若水故居、清獻園,感受歷史的滄桑和文化的厚重;可以到小樓拜謁何仙姑家廟,聆聽仙姑傳奇;還可以去品嘗正果云吞、蘭溪瀨粉、新塘魚包等特色美食……
初夏時節,增城瓜果飄香,游客來到當地的農業公園和親子果場,可以在采摘時令水果、徒步騎行的同時,欣賞優美的自然風光、品味厚重的歷史文化、品嘗綠色的健康美食。
近年來,增城區還涌現出一批新的精品民宿,民宿周邊配套齊全,或比鄰景區,或傍于農場,吸引了眾多游客。民宿的發展,不僅成為當地百姓脫貧增收的重要渠道,還日漸成為增城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抓手。記者 程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