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一定保證健康規(guī)律飲食......”回想起今年五一長假,12歲的寧波男孩小明(化名)在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浙江省腫瘤醫(yī)院)病房里度過,看著身邊的小伙伴有出去旅行的,有參加戶外活動的,他既羨慕也感到后悔。
假期2周前,小明無明顯誘因下突然出現(xiàn)大便變黑、腹瀉,每天3-4次,還伴有間斷性腹部隱痛,這可把小明媽媽嚇壞了,趕緊將小明帶到當?shù)蒯t(yī)院就診。
胃內長出雞蛋大小的隆起型新生物
小明面色蒼白,非常虛弱,當?shù)蒯t(yī)院進行血常規(guī)檢查后,發(fā)現(xiàn)小明血紅蛋白濃度只有70g/L,醫(yī)院立即給予輸血治療。癥狀好轉后,安排了全腹部增強CT,但CT并未發(fā)現(xiàn)明顯異常。又安排了胃鏡進一步檢查,發(fā)現(xiàn)小明胃內長出了雞蛋大小的隆起型新生物,這可嚇壞了小明媽媽。
小明媽媽趕緊四處打聽,最后慕名到國科大腫瘤醫(yī)院黨委書記、知名胃外科專家程向東教授的門診,程教授認真查看了患者,詢問了病史之后,立即請內鏡科主任王實教授進行放大胃鏡下精細檢查,評估后再考慮下一步治療方案。
小明媽媽于是趕緊在內鏡科預約了胃鏡,王實主任隨后親自為小明做了放大胃鏡+超聲胃鏡精的仔細檢查和評估。仔細詢問病史后,王實主任認為:從內鏡下看,良性腫瘤的可能性大,可以做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小明媽媽聽到這話后,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算是落地了。
每天吃辣條的爽日子小明已經(jīng)過了兩年多
隨后王實主任將小明收治入院安排術前檢查,準備盡快手術。在病房仔細詢問小明生活史的時候,了解到了小明“背后的故事”。
原來,小明父母是在寧波從事海鮮銷售生意的,平時工作繁忙,兩年以前,小明的父母又生下了二胎,平時疏于對小明的生活照顧,沒有時間給小明做飯,每頓飯都是給小明20元、30元零花錢讓小明自己買吃的。小明常常買辣條、泡椒豬皮、香辣菜、泡面等等辛辣刺激性食物,這樣的“爽日子”,小明已經(jīng)過了2年多。
王實主任親自為小明做了手術。手術時先在腫瘤邊緣進行了標記、黏膜下注射,隨后順利切開了腫瘤邊緣,完整剝離腫瘤,最后封閉創(chuàng)面,整個手術用時2小時,非常順利,完整剝離的腫瘤大小約7cm*7cm,送往病理科進行完整病理學評估。
小明隨后在110病區(qū)醫(yī)護團隊的精細照顧下,住院5天后出院。術后的病理證實腫瘤為胃息肉樣增生性病變。
小明出院時,王實語重心長地對他母親說:生意再忙,也要安排好孩子的吃飯問題,小明胃內巨大的息肉絕不是一兩天長出來的,很可能跟長期吃辣條等辛辣刺激性食物有關,以后一定要保證小明健康規(guī)律的飲食。小明媽媽連連點頭。
王實主任說:現(xiàn)在生活節(jié)奏很快,年輕人很多時候忙于工作,吃飯不規(guī)律,有些還喜歡吃辣條等辛辣刺激性食物,長期這么生活,胃肯定吃不消,現(xiàn)在胃病的發(fā)病趨于年輕化。俗話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yǎng),健康規(guī)律的飲食才是治療胃病的基本基石。胃一旦有不舒服,千萬不要拖,早點就醫(yī),才能得到及時診治。
胃癌發(fā)病年輕化可能與以下四大共性習慣有關:
01/飲食不健康這里所說的不健康包括飲食不規(guī)律,就是大家常說的“瞎吃”。要么天天吃麻辣燙、酸菜魚、洋快餐,要么就是夜宵,燒烤+火鍋。還有的年輕女性,長期節(jié)食,讓胃酸濃度過大,對胃造成長期損傷。
02/壓力大年輕人工作和生活節(jié)奏普遍較快,面臨巨大的工作壓力,精神始終處于緊張狀態(tài),神志連胃,緊張得胃疼,長期精神緊張真的傷胃。
03/經(jīng)常熬夜睡眠不足,容易誘發(fā)胃炎、胃黏膜糜爛病變等,增加癌變幾率,而年輕人通常不以為然,檢查往往被忽略。需要警惕的是,年輕人患胃癌常常被漏診或誤診。有資料顯示,年輕人胃癌漏診、誤診率高達27%。
04/腹部隱痛不重視70%以上的早期胃癌患者沒有任何的不適,加上年輕人體質和耐受性比較強,癥狀就更加不明顯了,故而胃癌發(fā)病隱匿,沒有特異癥狀,一般癥狀多為上腹部隱痛不適、消化不良等,常被認為是胃炎、潰瘍、消化不良等疾病。另外,如果出現(xiàn)大便隱血,也需要引起警覺。
作者:記者 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