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本次拜師儀式的弟子共計11位,他們經過長時間的刻苦學習,經張玉林先生考察合格,其才、其德堪當傳承師門之大任,故于今日正式拜入門下。
“跟名師、讀經典、多臨床”,是醫承有道教育一直秉持的教育理念,通過學習名老中醫的學術經驗,使得中醫從業者迅速提高臨床技能與思維,提升療效。
張玉林先生的學術體系有三大精髓:其一,是整體醫學模式;其二,是依托《傷寒論》六經辨證體系而創立的“七種體質分型”;其三,是古中醫脈法。張玉林先生有感于中醫人學習之多艱,有感于中醫學習之門路浩如煙海、彎路重重,故而立下初衷——要快速復制一大批“能干活,會治病”的中醫;要讓中醫人快速入門、精確辨證,提升療效,有效治療一些常見病、疑難病;并研究出一套能讓中醫從業者得以良好生存、發展的有效模式。
儀式中,張玉林先生大弟子——杜麗葵女士發言,分享師門心得。杜女士提到,跟隨師父學習7年以來,深受師父耳提面命之教導,感其醫術、醫德,耳濡目染,收獲頗豐。
拜師儀式完全遵循傳統拜師的規矩與流程,呈遞拜師貼、敬茶、拜師禮等環節一一舉行。喝過改口茶后,便以師徒相稱,敬師如敬父,傳承師門,責無旁貸。
張玉林先生在《師訓》中提點眾弟子:“故業醫者,當氣定神閑,精勤不倦,博極醫源。敬天地、敬鬼神、敬性命、敬疾病。由此而達造化之功。醫海無涯,藝恒有差。切不可少成而驕奢,當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青年醫師分會秘書長韓玉峰先生受邀出席拜師儀式,并在儀式上發言。韓先生講到,中醫與傳統文化來自于我們的傳承,為學首要是做到尊師,其二為好學、好悟,身為“弟子”當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精勤不倦;其三,在張老師的帶領下,在眾弟子的努力下,把中醫的精粹發揚光大。
中醫傳承最重要在于人,快速培養一批有能力的中醫,一直是張玉林先生的夙愿。先生于數十載深耕醫道,不圖功名,今日先生喜收佳徒,是為先生學術之傳承發揚的嶄新開端。一入師門,恩深似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希望在張玉林先生帶領下,可以培養更多中醫人才,讓更多老百姓推崇中醫,為中醫事業的傳承與發展貢獻力量。
如果您也想拜明師,請電話咨詢老師:18518230387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