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上旬,隨著終端剛需性補庫及夏季檢修逐步兌現,在持續的供需差推動下盤面開啟反彈回升行情,現貨價格隨之上行,SA2308、SA2309合約均一度升水現貨價格,目前現貨偏緊的態勢仍在延續。
(資料圖)
自純堿品種上市以來,因其具備標準化程度高、現貨流通性好等特點,市場參與度持續提升,結合光伏玻璃增量風口和供應端產能結構變革等驅動,吸引到市場各方積極參與,也使得品種期現融合加速,現貨金融屬性強化。本輪反彈行情源于對前期恐慌下跌情緒的糾偏,或者說當下的價格走勢是對市場供需基本面強勢的驗證。
我們認為,在4月至5月的下跌與本輪上漲中,行情運行的多空驅動均可以分為正在發生的現實端和高確定性的預期端兩部分。在前一輪下跌行情中,現實端驅動為期現聯動下跌中終端減少采購,堿廠為獲取訂單兌現利潤,持續主動降價讓利。預期端驅動則是夏季檢修季減量、供需差帶動現貨緊張,這一預期的確定性是較高的。本輪上漲行情中,夏季檢修落實使供需缺口兌現到現實端,終端恢復采購疊加現貨價格企穩上行形成正反饋。與此同時,高確定性的預期端驅動則是阿拉善新產能持續放量兌現增產,其可能產生的供需及情緒利空影響也是空頭所持的核心邏輯。兩輪行情均選擇了現實端驅動為行情方向的決定因素,即以上游廠家價格策略方向為依據,同時在階段內舍棄了確定性極高的預期端邏輯。
在下跌過程中,終端根據價格持續下滑及盤面貼水指引,采購意愿跌入谷底,而部分上游廠家以訂單天數為錨制定價格策略,更易促成下跌負反饋路徑流暢運行。
在供應端格局變革的節點下,無論是上游的定價策略還是終端的采購策略,均具備鮮明的“被動性”特點。
在供需結構由階段性偏緊向后期供應過剩發展的路徑中,終端盡可能在安全原料庫存范圍內壓制采購,上游則希望獲取更長周期的訂單以鎖定利潤,即上下游“持貨”意愿均弱。此時終端的采購較往常表現更加矜持,上游即使在供需緊張的格局內,提價動作也顯得較為保守。終端的采購動作定義為難以繼續壓制后的“被動性”補庫,而上游的提價也并非如往常一般積極烘托上漲氛圍,而是在訂單飽滿、貨源緊張下的“被動性”提漲。
數據顯示,主銷區沙河重質純堿市場價5月末為1950元/噸,至8月初上漲至2150元/噸。另據市場信息反饋,部分區域8月市場送到價升至2250元/噸。一方面,現貨供需偏緊的局面仍在延續,除常規檢修計劃外,市場時有個別裝置突發降負荷及臨時停車消息;另一方面,阿拉善新產能一線日產量進入達產階段,重堿產品即將進入市場,二線投料生產在即。兩方相較下,盤面價格經歷一輪較大幅上漲后再度陷入分歧。
我們認為,當下盤面走向或仍以堿廠現貨報價動向為驅動基準。在平衡表推算下,現貨供需面最為緊張的節點將在8月中下旬至月末出現,而具體時間將受裝置臨時問題及新產能爬坡進程影響。伴隨供需差的存在,終端的采購行為分為三個階段,一是終端根據價格下跌預期主動壓制采購;二是主動補庫至安全水平;三是終端采購意愿足但仍在安全庫存水平下被動降庫,當前終端狀態多在第二及一、二之間的過渡階段。
短期看,當前盤面價格貼水基本修復,但驅動上仍存空間。據前文所述,因行業當下處于特殊時期,現貨價格難以單純通過庫存壓力水平進行定位,如同4月至5月下跌進程中難以尋底一般,當前反彈行情的高度同樣難通過指標評判,更好的操作方式是跟隨驅動的力量,由市場去發掘驅動的價值。
策略方面,參考現貨價格方向為指向,近月合約多單逢高減倉鎖定利潤,留有部分待驅動繼續發酵。現貨價格轉向前,預計盤面臨近交割的合約間價差走縮。做多及跨期正套策略思路均參考現貨價格轉向為終止指標。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