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糖業組織(ISO)將全球糖市供應過剩下調至420萬噸,低于去年11月預估的過剩620萬噸,主要因部分國家產量低于預期。2022/23年度全球糖產量將增至1.804億噸,較上次預估的1.821億噸下修,全球食糖消費量預估從1.76億噸溫和上修至1.763億噸,未來三個月的看法從中性偏空轉為中性。
迪拜糖會延續了今年開始至今的看多氛圍,主要支撐來自印度,印度主產區天氣狀況不佳導致甘蔗提早成熟且重量下降,產量預估調降至3430萬噸,上次預估為3550萬噸。其中大約450萬噸蔗糖被用于乙醇生產,在向全球市場銷售了610萬噸糖之后,印度今年不可能允許更多糖出口。西歐的產量預估從1660萬噸降至1520萬噸。印度為首的短缺將會提振全球價格,并促使競爭對手巴西和泰國增加他們的發貨量。
(相關資料圖)
ICE3月合約交割了58.68萬噸,其中中南美洲糖約25萬噸,其余為巴西糖。整體數量相對較小,但升水較多,較5月合約升水超200點,為2011年以來最高,顯示短期供應的緊張。
巴西目前的影響相對中性,巴西政府3月恢復征收75%的汽油和21%的乙醇聯邦稅,但巴西國家石油公司下調汽油出廠價,汽油價格最終增加0.34雷亞爾/升,而含水乙醇價格增幅僅0.02雷亞爾/升,短期影響甚微。
巴西中南部從去年12月至2月的降雨高于平均水平,23/24榨季預計產糖量將增加300萬噸至3650萬噸,雖然今年含水乙醇的使用量預計將較去年增長5.4%至164億公升,但增加的甘蔗預計更多的將用來榨糖,中南部地區將有48%的甘蔗用于榨糖,高于預估中值46-47%,高于上年度的45.6%。未來需要警惕巴西的物流風險,以及天氣對即將開始的榨季生產時間的影響,這將直接決定巴西新糖上市的時間和節奏。
泰國將成為國際市場有利補充,至今產量及出口均同比增加,1月糖出口69.84萬噸,同比增加20.39%,創近三年同期高位,但目前還無法完全彌補印度和歐盟的減產。
廣西甘蔗減產,主因是去年秋冬季節南方干旱嚴重,目前國內榨季生產已經步入后半段,大部分主產區的砍收均在收尾,目前關于廣西減產數量的分歧較大,減產集中在柳州、來賓和貴港的部分地區,南部產區影響相對較小,減產預估在30-80萬噸不等,主流觀點預計集中在30-50萬噸肯能行較大。
云南境外甘蔗能否順利回廠生產仍存變數,前幾年的管控政策令境外甘蔗運回較為困難,今年環境已經改變,能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彌補廣西的減產也依然有變數,目前預期云南產量維持穩中小增的趨勢不變。
數據上看,1月和2月銷量表現尚可,但在生產旺季庫存也在持續積累中,廣西截至2月底產糖504.11萬噸,同比增加7.71萬噸,累計銷糖214.16萬噸,同比增加46.22萬噸,工業庫存289.95萬噸,同比減少38.51萬噸。云南2月末累計產糖122.04萬噸,同比增加37.68萬噸,累計銷售新糖48.25萬噸,同比增加20.93萬噸,2月底累計庫存73.79萬噸,同比增加16.75萬噸。廣東2月底產糖47.91萬噸,產銷率75.95%。新疆22/23制糖期最終產糖45.58萬噸,同比增加11.83萬噸。
國內生產仍在進行,減產分歧也依然是當前國內糖價的主要支撐之一,另外的支撐或者是年初以來的主要動力則是來自外糖,外糖上漲后直接提升了國內進口糖的成本,也限制了這期間流入我國的進口糖的數量和節奏,進一步促進了一季度以來的國產糖的去庫存節奏。
綜上,國際市場一季度的供需緊張將持續到巴西新糖有效供應上來以后才有機會得到實質性的緩解,巴西的定價權將逐步增加,下半年巴西增產對供需過剩的影響將逐步落地,巴西和泰國的增產也會限制遠月合約的價格,近強遠弱持續中。國內減產帶動內外共振上漲,減產預期即將落地,時間疊加巴西糖的上市,預期即將轉為現實,時間窗口僅有月余。
(文章來源:一德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