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紡滌短10月以來表現較為亮眼,開機率維持在8成以上高位,且加工利潤同樣優異,對比同為聚酯產品的滌綸長絲可謂是明星產品,同為聚酯產品短纖緣何如此優秀,后市能否繼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
原料走勢趨同,成本支撐一般
近期,聚酯原料走勢相對一致,遠月投產預期較強,但目前開機負荷下滑下供需尚可,近強遠弱格局未改,累庫節點逐步推遲至12月。短期內宏觀情緒擾動下,原料價格底部反彈,而終端需求對于聚酯產品的負反饋繼續向上傳導,壓制聚酯原料價格反彈幅度。
PTA來看,近期價格反彈但幅度受限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一是國內防控政策的轉變以及房地產的刺激政策,市場情緒回暖,由于前期加工費壓縮較為快速,有修復需求;二是臨近年底長約的洽談,供應商挺價行為較為明顯,部分裝置推遲重啟時間,開機負荷小幅下滑下供應有所縮減;三是PTA裝置近期公布檢修計劃較多,但對PTA來說,依舊存在著產業鏈新裝置投產的預期,近強遠弱格局未改,12月累庫預期較強;四是終端進入季節性淡季,新單較少,負反饋下聚酯端影響較大,且聚酯本身面臨高庫存和虧損環境,開機負荷大幅下滑,綜合以上幾點,PTA近期價格反彈但幅度有限。
乙二醇來看,受到以下幾點因素的影響,乙二醇價格短期反彈較好:一是供應縮量較為明顯,11月份國內乙二醇開工負荷已降至55-56%水平,而合煤制乙二醇開工負荷降至歷史低點27%-28%左右;二是乙二醇各工藝加工利潤虧損較大且時間較久,宏觀利好刺激下,估值過低的品種存修復需求;三是空頭減倉帶來的價格上行。從行情的持續性角度來看,預期投放的新產能已建成,產能投放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需求端進入季節性淡季,表現較為疲軟,乙二醇中期供需結構仍未改善,目前只是市場情緒階段性回暖下的修復反彈行為,中期仍是逢高沽空的品種。
二
利潤尚可,短纖開機負荷維持相對高位
短纖年內兩個加工費高位階段分別在6-8月和10月到目前,6-8月的高加工費受益于4-6月的工廠減產降負后,10月以來的高加工費受益于8-9月減產降負后。一般來說,“減產->現貨緊張->利潤改善”的傳導機制對價格有著較為明顯且快速的影響,但短纖加工費的改善卻總在減產過后的一段時間,原因在于期現貿易商仍有一定量的貨物急于在市場稍微好轉時拋售,工廠無法高價賣貨,導致減產與利潤改善中存在時間錯配。
目前短纖現貨加工費維持高位,江陰地區供應進一步增加,雖新鳳鳴新裝置投產預期推遲,但后期金寨短纖有出料預期,山東一套新產能預期投放,預計開工或有提升,短期供應增幅有限,中長期增量預期不減。短期在利潤尚可且離春節尚有一段時間的預期下,預計短期滌綸短纖負荷下滑的幅度或不大,但隨著下游滌紗廠負荷下滑,且臨近春節,滌綸短纖開機負荷或在12月大幅下滑。
三
終端訂單疲弱,下游提前放假概率增強
終端訂單新增指數跌至歷年同期最低水平,主要原因有:一是紡織批發市場疫情導致織造企業發貨困難,企業接單難度增大,也會擔心接單后不能如期發貨;二是雙十一訂單進入收尾階段,雖有部分補單行為,但量較少,終端進入季節性淡季,市場對走弱的預期較強;三是擔心紡織原料進一步下跌帶來的貨值損失;四是冷冬預期下降,對消費預期進一步下滑。
一般來說,織造廠更關注的是自身訂單有無改善,在高庫存、少訂單情況下,缺少備貨熱情。所以終端內外貿訂單依舊疲軟,紗廠仍有累庫預期;下月面臨雙十二以及圣誕節,僅零星小單下達,終端行情改善預期不高,織造存進一步下行風險。隆眾資訊數據,截至11月17日江浙地區化纖織造綜合開機率為55.70%,環比上周下降2.56%。目前多數織造生產基地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需求端缺乏利好支撐,多數織造廠商因資金壓制下,月底或下月初存停車、放假計劃。
原料成本窄幅下滑,但純滌紗在低加工費下相對抗跌,加工費窄幅修復,仍處在長期虧損中,紗企挺價意愿較強,但部分地區疫情影響,短期需求仍難有較大程度的恢復,進入季節性淡季且臨近春節,國內外大訂單下達可能性極小,需求疲弱預期下,不排除紗企存提前休假的計劃。但現在放假則意味著春節后才開工,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減產或放假會持續出現,本月底12月初開機率將降至50%附近,但更多的紗廠仍會維持到明年一月。
四
總結
江陰工廠棉型裝置多已恢復,滌綸短纖現貨緊張局面明顯緩解,但需求持續低迷,短纖累庫預期增強。截止11月17日滌綸短纖工廠權益庫存3.52天,較上周上漲0.63天;實物庫存10.58天,較上周上漲0.88天。
總體來看,受到需求走弱的拖累,2022年聚酯產品普遍面臨銷售壓力,產品庫存處于不斷累庫過程中。與年初相比,滌綸短纖的庫存出現了明顯的回升。庫存壓力下,工廠資金壓力較大,讓利促銷過程中,價格不具備優勢,導致短纖價格易跌難漲。終端需求不佳,短纖產銷持續低迷,拉漲困難,加工費或將繼續壓縮,可關注短纖加工利潤做空的機會。
(文章來源:美爾雅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