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請出示證件,請問為什么要上山?”8月15日上午,進出十渡景區主干道的張坊檢查崗,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房山交通支隊萬寧大隊的執勤民警頂著烈日穿梭于進山的車隊之間認真詢問著。
民警在進入受災地區的主干道設置卡口,勸返無關車輛,保障救援車輛通行。
(相關資料圖)
7月29日至8月2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災害,房山區成為人員財產損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張坊檢查崗是進入受災嚴重地區的第一道崗,在被損毀的道路尚未恢復通行能力前,只有救援相關車輛和當地村民被允許進入。“當前首要任務是保證救援保障力量的順暢進出。”萬寧大隊民警宗曉磊告訴記者,從7月28日汛前備勤起,他和同事們就堅守在這條進山通道,迄今已20多天。
穿過交通卡口,各類工程車輛和施工隊伍開足馬力、爭分奪秒進行搶修復建的場景隨處可見。
十渡派出所副所長田錫杰在剛剛搬入的臨時辦公地點接待前來報案的事主。
在一片忙碌中,“警察藍”格外顯眼。這一天,受災被淹的十渡鎮派出所終于搬入了條件好一些的臨時辦公點,民警們也換上了剛剛從派出所“搶救”出來的警服,開啟了常規工作模式。
社區民警張宗雷(中)和張春江(左一)第一時間到受災村民家中了解情況。
民警到社區走訪路遇正在進行災后重建工作的武警戰士,互相敬禮問候。
聽說有群眾陸續回家,才從救援一線下來的社區民警張宗雷和張春江坐不住了。借了分局支援派出所的一輛車,要到自己轄區的十渡村去看看。“哎喲,我這剛回來,正收拾著屋子呢,你們就過來了。見著你們,我這心里就踏實了。”年逾古稀的村民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社區民警張宗雷在十渡鎮中心小學查看施工現場安全情況。
從老人家出來,兩位民警馬不停蹄地又趕往正在施工的十渡鎮中心小學。校長李勇一見到他們,趕忙介紹起學校的事情。“暴雨過后,我們已經來三次了。”張宗雷告訴記者,學校此前作為臨時安置所,安置了大批村民。現在水退了,必須得保證學校安全順利施工,迎接9月1日的開學。
中午1時,剛剛回到臨時辦公點吃飯的張宗雷(右一)和同事商量著下午物資轉運配送事宜。
安置點警務站執勤民警成桂強在入住辦理登記處維持秩序,服務群眾。
8月13日,房山區啟用閻村公寓西區作為集中安置點,接收區內受災嚴重鄉鎮的村民,村民入住起始,區委政法委就協調公安警務站、司法工作室同步投入運轉。
安置點警務站民警除每日定時巡邏,還要不時走訪受災群眾,了解情況。
房山分局治安支隊副支隊長焦華告訴記者,目前正是受災群眾逐漸轉移入住階段,警務站每日安排7名警力值守,安撫群眾情緒,防止矛盾發生,同時還負責協助主責部門不斷完善安置點的安全管理。
完成安置點支援任務的朝陽分局民警葉智堅,準備回歸自己的工作崗位。
房山司法局基層科科長及識宇(左)與值班律師盤點工作重點。
警務站隔壁,由房山區司法局設立的司法工作室也“開門”營業了,房山區司法局安排全局業務科室負責人和律師輪流在此值班。“咱們要多走動、多了解,盡可能在源頭預防和化解……”當日值班的房山區司法局基層管理科科長及識宇和值班律師正在交流,對于安置點需要的法律服務工作他們已做足了充分的準備。
記者了解到,不僅僅是在閻村公寓安置點,在房山的各個受災地區都有政法隊伍保駕護航的身影。房山區委政法委派出機關干部深入災區一線,協助屬地全力做好搶救工作資料、受災統計、心理援助等相關工作,并協調價值600余萬元的救災物資馳援受災鄉鎮。房山區檢察院的檢察官們主動加入到竇店鎮蘇村災后重建工作,以“接單”的形式忙碌于對群眾各類法律和政策咨詢的解答中。房山法院的法官們也努力“向前一步”,深入到受災嚴重的社區、村,對接和回應基層法律需求。8月21日,法院愛心團隊還走入安置點,專為受災兒童帶來一場“法治+心理”的雙料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