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春 通訊員 鄒霏霏
8月24日上午,浙江省公安廳召開全省公安機關夏季治安打擊整治行動暨“凈網2023”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通報整體工作開展情況,并公布5個典型案例。
(資料圖片)
自6月底浙江公安機關部署開展夏季治安打擊整治行動以來,全省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2.5%,發案下降1.89%,破案上升1.3%,道路交通死亡人數同比下降16.89%。
會議同時通報“凈網2023”專項行動成果,今年以來,浙江公安機關共抓獲各類網絡違法犯罪嫌疑人2.4萬余名,移送起訴5980余名。
嚴打惡性犯罪不手軟
“夏季行動”開展以來,浙江公安機關向各類違法犯罪發起凌厲攻勢,通過以打促防、以打促治,確保以干凈、安全、有序的社會治安環境迎接亞運盛會。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浙江公安機關緊盯命案偵破,對各類違法犯罪采取雷霆手段,聚焦打深打透大案要案,快速偵破攻堅命案。截至目前,偵破命案積案24起,抓獲命案逃犯26名,打掉電詐團伙725個,抓獲犯罪嫌疑人9245名。
打擊民生領域犯罪重實效。浙江公安機關持續深化“‘11087·親清在浙里’為企服務品牌建設”,全面推進“美麗浙江”建設,迅速組織開展“云端”“團圓”“云戰”等系列專項行動,多警種多部門同步上案合成作戰,偵破經濟類犯罪案件1343起,挽回經濟損失5.59億元。
集結全警之力,嚴密治安防控。浙江公安機關強化面上巡邏防控,依托“情指行”一體化實戰化運行機制,全面梳理分析夏季高發警情以及發案的重點部位、時段和區域,突出顯性用警、亮燈見警,深化重點部位“1、3、5分鐘”快速響應機制和公安武警聯勤聯巡聯戰機制,日均投入1.8萬余名專業巡邏警力、3600余輛巡邏車,有效提升街面震懾力和管控力。
嚴打網絡犯罪“零容忍”
網絡暴力違法犯罪嚴重刺激群眾情緒,擾亂網絡空間秩序,影響社會安寧。同時,個別網絡自媒體為了引流牟利,隨意發布未經核實的消息,嚴重誤導輿論,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干擾。
浙江公安機關以打擊整治“網絡水軍”專項行動為依托,重點打擊“網絡水軍”輿情敲詐、造謠滋事、強迫交易等惡性網絡暴力違法犯罪,全力維護人民群眾人身、財產等合法權益和正常網絡秩序。行動開展以來,杭州濱江、寧波余姚各破獲一起打著“輿論監督”旗號炮制某公司負面帖文而對該公司敲詐勒索的“網絡水軍”案件。
在打擊網絡謠言方面,浙江公安機關以“百日打謠”專項行動為抓手,持續加強對網絡謠言的打擊力度,堅持“以打開路、以打促治”,堅決遏制網絡謠言高發頻發態勢。今年以來,共偵辦網絡謠言案件103起,查處造謠傳謠人員131名,清理網絡謠言信息5萬余條,關停違法賬號3326個,整理重點互聯網企業、網站1987家。其中杭州、溫州、臺州分別對涉及面廣、影響力大的本地謠言案事件進行快速查處,及時發布辟謠報道,回應網民關切,辟謠文章被多家央媒轉發。
嚴打新型犯罪強震懾
隨著全球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以公民個人信息為目標的案件高發。同時,以公民個人信息為核心,滋生出電信詐騙、網絡水軍等一系列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黑灰產業。
為此,浙江公安機關深入研究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規律特點,打源頭、斷鏈條,強化發現網上買賣公民個人信息案件的研判,追蹤溯源、拓展打擊。今年以來,偵辦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375起,刑事拘留306名。其中溫州甌海破獲一起通過小眾軟件販賣公民個人信息數據的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11名。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網絡賭博、網絡淫穢等高發犯罪案件作案方式快速迭代更新,由此產生了為此類犯罪提供吸粉引流、技術支撐、資金結算等黑灰產業鏈。
為此,浙江公安機關緊盯黑灰產業鏈,由點及鏈,追蹤源頭,深化網絡犯罪生態打擊治理。紹興嵊州打掉一個為電詐團伙提供虛擬幣洗錢服務的幫信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32名,涉案金額20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