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碧水,萬頃荷花,夏日的微山湖上風景秀麗,一艘游船載著一船歡樂的笑聲在碧波蕩漾的湖面上航行,船體上醒目的“法治同行號”大字吸引了眾多游客的目光。
在船艙內,設有法治宣傳標語,座椅上印有法治微山logo,并放置著普法宣傳書冊、彩頁,架設超大電子屏幕,全天候播放普法短視頻,將法律條文生動的展示給游客和群眾。
(相關資料圖)
“法治同行號”游船是結合湖區特色開展普法工作,打響微山普法品牌的重要載體,也是微山縣近年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一個縮影。“八五”普法啟動以來,微山縣深挖法治文化內涵,創新工作思路,不斷探索普法工作新路子,為營造和諧、平安的社會環境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實施精準普法,關鍵少數和重點群體法治素養有效提升
針對領導干部推行學法用法“123+N”模式,即一個引領、“雙帶”思路、三項制度、多種形式。堅持以領導干部學法為引領,按照以領導干部學法帶機關學法,以機關學法帶全民學法的“雙帶”思路,健全完善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法、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考試、任職前考法制度,全面加強黨員干部法律知識學習。自“八五”啟動以來,對擬任職領導干部進行任前法律考試12次,參考人員 66人次;舉行領導干部普法考試2次,參考人員2.3萬余人次。通過“送法進機關”系列活動、“中國普法”微信公眾號答題等,全縣各級領導干部和公職人員依法行政意識明顯增強,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明顯提高,全縣各級機關法治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
針對青少年群體采用“多支隊伍、多樣化主題、全覆蓋式”工作方式加強法治教育。明確全縣中小學校法治副校長隊伍名單,由律師組成專業的法治宣講團,組織各行業法治專業人才成立微山縣青少年普法宣講團,在全縣各中小學校常態化開展全覆蓋式的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圍繞防校園欺凌、青少年權益保護等群眾關注熱點,平均每年舉辦普法講座200余場次,印制發放《法律進學校》系列普法教材2000余冊。“八五”普法啟動以來,累計開展“春暖花開 普法先行”“法治育苗”“法治春播”“百場法治報告進校園”等送法進校園活動600余場次,用法治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加強法治文化建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風
法治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營造視、聽、觸、感全方位沉浸式法治教育體驗環境。縣電視臺播出《普法微劇場》欄目,定期發送普法短信。開展“送法下鄉”“趕法治大集”、法治文藝演出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法治宣傳活動,拓展群眾喜聞樂見、教育效果好的法治文化傳播途徑,擴大法治文化活動的影響力。在微山島和愛湖碼頭打造普法游船和輪渡,使游客和群眾親身體驗法治文化專線。
打造法治文化精品,形成“全縣有亮點,一鎮一特色”的法治文化大格局。結合微山地域特點,在微山島鎮呂蒙村、大官村,留莊鎮運河里村,昭陽街道愛湖村,南陽鎮南陽村,高樓鄉渭河村等特色村莊和微山縣現代漁業產業園打造法治文化陣地,初步形成“漁文化+法治文化”“紅色文化+法治文化”“民俗文化+法治文化”的特色法治文化陣地格局。同時,全縣304個村居將普法宣傳與鄉村文明建設結合起來,因地制宜打造鄉村法治文化陣地,在群眾身邊營造了濃厚的法治文化氛圍。
深化基層依法治理,法治鄉村建設提升群眾幸福感
“四個一”工作法提升基層法治水平。即建設一個法治型基層組織,培育“法治帶頭人”“法律明白人”隊伍,常態化開展基層干部法治培訓,自覺學法、用法,做到明法于心、守法于行。優化一條法律服務渠道,做到村居法律顧問全覆蓋,法律服務零距離,為漁湖民提供貼心便捷法律服務。培育一支“金牌調解員隊伍”,特別是針對兩省接邊地區,常態化開展聯誼聯防聯調聯建活動,筑牢社會穩定第一道防線。選樹一批學法用法典型,通過培育學法用法示范戶,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使法治精神廣泛傳播。通過“四個一”一體推進,努力營造村村講法治、街巷有隊伍、戶戶享服務、人人學法律的良好法治氛圍。
創新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方式。將民主法治示范村、平安示范村、文明村鎮、鄉村治理示范村鎮等創建工作結合起來,化零為整,相互融合,由“單向發力”向“互動融合”發展,提升了創建質量,發揮了1+1>2的作用,做到了共創共建共享,讓百姓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創建成果。
微山縣普法工作堅持創新創優,抓住時機搶占普法陣地,致力公民法治素養提升,以精準、高效、實用的普法工作方式深化依法治理,打造了適合本地實際的特色普法品牌,用法治方式構筑社會底線、護航發展,有效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