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在送餐途中受傷,能否主張工傷賠償?”“我們與用人單位發生爭議,可以通過哪些途徑維權?”
近日,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法官劉鐘澤走進時代風帆樓宇黨委法律直播間,通過直播平臺,給線上線下的新業態勞動者進行普法宣傳,圍繞他們關心的人、車、物以及糾紛維權進行講解。這是豐臺法院推動司法向前延伸,促進實現“抓前端、治未病”的一個縮影。
“要治已病更要治未病”
(相關資料圖)
15座商務樓宇、1525家企業、近兩萬名員工……豐臺轄區內的馬家堡商圈,面積雖然只有5.2平方千米,但各類經濟糾紛頻現。
商務樓宇被稱為“豎起來的社區”,豐臺法院如何在這里開展訴源治理?
近年來,以平臺經濟為代表的新業態加速發展,馬家堡商圈聚集了大量包括快遞員、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在內的新業態勞動者。豐臺法院立足審判職能,在涉新業態勞動爭議和侵權糾紛中主動作為,維護新業態勞動者合法權益。
“要治已病更要治未病,法官既要審理案件又要參與社會治理。”豐臺法院立案庭(訴訟服務中心)副庭長舒翔是北京市審判業務專家,她告訴《法治日報》記者:“為了拓寬訴源治理的深度和廣度,我們走進法律直播間,在樓宇黨委搭建的平臺上,更好地輻射我們的司法普法宣傳。與此同時,我們入駐時代風帆樓宇黨委,通過窗口面對面及時接待和解答群眾提出的問題。”
走進時代風帆樓宇黨委一層大廳,記者看到吹哨報到服務站政務服務窗口,舒翔的工牌閃爍。
一聲哨響,馬上到場。
豐臺法院立案庭(訴訟服務中心)庭長王艷華說:“基層單位在接訴過程中,可以向法院‘吹哨’。法官充分運用12345和12368雙吹哨平臺,提供點對點司法服務,排查潛在糾紛,提供相關法律方面的業務解決預案。”
據介紹,豐臺法院積極延伸審判職能,主動融入黨委和政府領導的訴源治理機制建設,派駐法官入駐樓宇黨委“企業吹哨部門報到綜合平臺”,積極參與社會治理新實踐,為社會有效治理貢獻法院方案、法院力量、法官智慧。
“讓案件止于未訴化于未發”
馬家堡商圈某藝術培訓機構因經營不善,未到期就要閉店,涉及100多位家長。家長收到微信通知閉店,情緒激動。
“3天時間,200多個12345投訴熱線,似乎到了一個死結上。”豐臺法院立案庭(訴訟服務中心)法官助理譚澤泓說。
豐臺區馬家堡司法所所長潘叢軍告訴記者:“我們希望通過調解出一個方案,從幾方都能共贏的角度,讓大家都能活下來、往前走。”
時代風帆黨委工作人員劉再周回憶:“針對培訓機構‘跑路’的情況,我們牽頭組織了多次協調會,豐臺法院法官通過線上線下方式進行協調,給培訓機構、家長代表做好法律釋明,分析司法傾向,幫助雙方了解訴訟導向、訴訟風險。”
“最終,多方促成培訓機構和100多位家長達成和解,雙方約定分期履行,無一成訟。”潘叢軍說。
就案件中暴露的問題,舒翔及豐臺法院干警積極與商戶聯系,要求提前盡到提示義務;后又跟市場監管局聯系,制定預付費模版,規范專款專用流程,建議完善預付費合同模板,引導和規范培訓機構專款管理。
豐臺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林云告訴記者:“我們年輕法官在處理買賣合同糾紛時,得知在同一個小區還有類似情況,他主動往前走一步,跟雙方代理人、街道辦、司法所聯系,經多次溝通,最后促成這批糾紛圓滿解決。讓更多案件止于未訴、化于未發。不是以結案指標為工作導向,而是往前走一步,在個案中看到類案,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案件沒有大小事事皆為民生”
“去年疫情比較嚴重時,商務樓宇退租糾紛頻繁,我們選取了一個較為典型的火鍋店糾紛,到現場去做調解,同時邀請各樓宇企業代表、司法所、稅務等參加,取得了良好效果,該批退租糾紛無一例成訴。”豐臺法院立案庭(訴訟服務中心)法官陳璐回憶。
在這起案件中,多方因租賃合同中的權利義務轉讓關系眾說紛紜,就受疫情影響期間的租金減免發生爭議。法院了解情況后,積極參與前期情況摸排和現場勘查,組建工作群,與市監、消防、街道一起開展前期調解工作。組織現場調解,對涉事企業進行面對面調解,邀請相關單位人員,有類似糾紛的其他樓宇的企業旁聽。
“效果比較好,對旁聽的企業來說是活生生的普法宣傳課。之后再也沒有過類似糾紛,大家都知道情理法的界限在哪里了。”陳璐說。
豐臺法院如何往前端多走幾步?干警們在實踐中摸索出了“鑰匙”。
“對于速裁和前端工作來說,必須要思考好兩個問題:一是速裁法官應該做什么,二是前端工作的方向是什么。”豐臺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祖鵬告訴記者,“干警從自己每天審理的買賣、借貸、交賠等民事案件出發,因為這種民事案件后面關乎的就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他們生活、子女教育、住房等問題能不能得到實際保障,就是我們深入關注、解決的民生問題。”
豐臺法院不斷擴大訴源治理“朋友圈”,與48家特邀調解組織合作,打造民營企業產權保護等8個特色調解室,創新金融糾紛聯動聯治、“工會+法院”訴調對接等工作機制,2022年委派“總對總”機構調解案件6726件,調解成功率為71%,推動類型化案件成訴率整體下降52.17%。
記者注意到,2022年以來,豐臺法院著力構建12368融合12345一體雙循環機制,為轄區26個街鎮202個社區提供“訂單式”法律服務,以各具特色的“一號響應”表現形式,打造豐臺法院訴源治理“驛站”,推動訴源治理從“接訴即辦”到“未訴先辦”。
統計顯示,2022年豐臺法院共完成委派基層調解組織訴前調解案件2497件,成功率達86.54%,線上線下響應訴源治理需求333個,較上年同期增長近10倍。
“案件沒有大小,事事皆為民生。”舒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