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石飛 《法制與新聞》見習記者 陸敏
5月9日上午,云南省生態環境廳召開云南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科技成果新聞發布會,向外界通報了研究院近年來在高原湖泊保護治理、土壤污染防治、“雙碳”研究、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智慧生態等領域的創新成果。
俗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為讓媒體記者更深刻感受到集"影響力、創新力、轉化力"于一體的環保科研成果是如何為云南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此次新聞發布會還專門設置了實地探訪環節。站在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星云湖湖畔,古梗蓮池、長堤春柳的湖濱景觀令人心曠神怡,這正是由研究院設計的“星云湖濕地、湖濱帶提質改造工程”帶來的直觀感受。
作為星云湖水污染綜合治理的一項重要生態工程,該項目的實施不僅能有效改善湖濱生態環境治理,提升河口濕地水質凈化能力,還能為當地群眾提供休閑和游玩去處,更有助于用直觀方式提高游客、群眾的環保意識,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多贏。
記者了解到,研究院積累了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流域近30年數十萬個水環境特征數據,集成了流域污染負荷調查和高精度水環境模擬技術,在湖濱帶生態修復、河塘庫濕地集成、汛期污染綜合防控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連續支撐三個五年規劃九湖污染治理頂層設計,形成了百余項“湖泊革命”攻堅的決策支撐成果。
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領域,研究院還開發了適用于高原湖泊流域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的技術體系并在九湖流域試點,支撐了赤水河流域云貴川跨省橫向生態補償,為全國全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探索實踐提供了樣板案例。
作為全省最早開展低碳研究的科研機構之一,研究院還承擔了亞洲開發銀行在國內的省級低碳項目,實施了8個國家清潔發展機制基金(CDM)贈款項目和數十項省級低碳和氣候變化重要項目,配合起草了云南省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文件。
據悉,研究院是云南省生態環境廳直屬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創建于1976年,目前全院科研隊伍已達280余人。“十二五”至今,研究院共完成2000余個各類環境科技項目,先后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技獎11項,國家專利授權100余項,發表論文600余篇,出版專著30余部,覆蓋了眾多環境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