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到底有多重視征信?近日的一項投票中,近九成網友表示希望結婚前看對方征信,為婚姻生活“排雷”,有網友甚至認為,婚前了解對方征信和婚前體檢一樣重要。被譽為個人“經濟身份證”的征信報告到底有多重要?婚前了解對方征信到底有無必要?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征信報告并非萬能的,查詢渠道要合法合規
點贊:朋友的“前車之鑒”,讓我更想了解對方征信
“婚前必須看征信,我身邊就有看完征信就分手的例子”,在廣州一家民企上班的小劉告訴記者,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因為婚前查詢了對方征信,發現對方名下各類消費貸款都沒有清償,且明顯超過了本人合理負擔水平,綜合考慮之下,決定與對方分手。
“整件事情都比較離譜,也給我敲響了警鐘。我不但會想去了解對方征信,如果對方讓我提供征信,我也會提供給對方”,小劉表示,婚前看征信主要是為了合理規避將來的債務風險,并不代表不愛對方。但如果對方刻意隱瞞一些事實,則會讓自己更加警醒并重新衡量這段感情。
在天河區一家創意園內工作的小崔同樣對婚前看征信表示贊成,同樣也是源于身邊人的“前車之鑒”。小崔的朋友是在婚后才發現自己先生的債務情況非常糟糕,從而影響了婚姻關系。鑒于此,小崔表示,作為年輕人,自己在婚前有一定的不安全感,希望通過征信來確認。
對于有網友提出征信是否會影響感情,小崔表示,自己剛和男朋友交往的時候,就已經大方提出看對方征信,并且獲得了對方同意。自己也表示,對方想看隨時可以看,這并不會影響兩個人之間的感情進展。
同時,在小劉和小崔看來,了解對方的“經濟身份證”上的各類信息,不僅僅止于信用卡或者貸款等信貸信息,還包括有無民事判決、欠稅、強制執行甚至電信欠費等公共記錄,從而幫助自己更加綜合全面判斷對方的人品,等于給自己的婚姻提前“排雷”,也是為將來自己的婚姻生活負責。
“畢竟,人無信不立”,小劉表示,良好的征信意味著對方有守約行為,更愿意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自己也更愿意和這樣的人共度余生。
反感:婚姻建立在互信基礎上,查詢征信沒有必要
雖然網絡投票顯示多數網友贊成婚前看征信,但也有部分網友提出質疑甚至表示反感。記者聯系上的一位網友多多(化名)就表示,自己不會主動要求對方提供征信。
“理由很簡單,兩個人既然都走到結婚那一步了,對于雙方收入、貸款情況、家庭背景等甚至更深入一些的消費觀、金錢觀應該是比較了解的”,多多反問,“如果都等到結婚前才提出看征信,那是不是意味著雙方并沒有深入了解呢?”
多多表示,兩個人之間的消費觀、金錢觀以及財務狀況,應該是日常相處就可以看出來甚至是會主動溝通的。她表示,即便有不良征信記錄也可以一起想辦法解決,沒必要在親密關系中有所隱瞞。
對于多多的觀點,另一位受訪者燕子(化名)表示認同。“我跟我老公閃婚的,直到生了娃我也沒有去查征信”,燕子說,婚姻的基礎建立在互愛互信,查詢征信沒有必要。
“我覺得如果一方主動愿意提供征信那可以理解,那是一種自愿行為。不應該全社會倡導要求年輕人提供征信報告給將來的另一半”,燕子認為,個人征信報告本身也屬于個人隱私范疇,即便是未來的另一半也并非有權利完全知曉。
專業人士:可要求對方自愿提供 查詢途徑須合法合規
對于婚前查詢征信報告,金融業內和法律人士怎么看?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社會上對于征信報告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這是好事,但是征信報告作為居民的“經濟身份證”,絕對不能濫用,可以要求對方自愿提供,但是不能強制要求,同時查詢的渠道一定要合法合規。
目前,由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出具的個人信用報告一般只能通過本人或者本人授權的查詢方式實現。有業內人士提醒,自己在查詢他人征信報告時,必須經由本人同意。千萬不要輕信第三方代為查詢他人征信記錄的相關信息,從而泄露他人的個人信息甚至遭遇詐騙。同時,更不要因為自己的征信有瑕疵而落入所謂的“征信修復”騙局。
“征信代表過去,不預示著未來”,董希淼認為,信用記錄反映的主要是經濟活動特別是借貸行為,不是對道德人品的評判,征信報告信用記錄良好,不意味著這個人以后都沒啥問題;信用記錄有瑕疵,不意味著這個人以后就一定有問題。
廣東格林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封蕓則表示,基于婚姻關系,會產生夫妻共同財產、共同債務等法律關系,從法律角度來看,確實一般建議能了解對方征信,可能會一定程度減少日后經濟類法律風險。但現有法律框架下,婚前征信基本是自愿為原則,確實不能強制。
值得留意的是,目前網上所說的婚前看征信,大多還停留在看中國人民銀行出具的個人征信報告的階段,但實際上個人信用范疇不止于此。“所以不要覺得征信報告就是萬能的”,封蕓表示,如果存在通過其他非正式金融機構借款的行為,炒數字貨幣、炒期權等新型投資行為,在中國人民銀行版本的征信報告上也是無法顯示的。
“對未來準備締結婚姻關系成為家人的對象,無論是出于對家庭的尊重或個人的了解,都建議在婚前以個人觀察、朋友打聽以及適度查詢等各種方式,進行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封蕓表示,根本上的誠信才是對于婚姻和日常生活最珍貴最重要的。(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戴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