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潤州區禁捕巡護的航線主要是沿著外江主航道,一直到焦北灘,然后從主航道線順著夾江,再到入江口,一圈31公里……”迎著仍有寒意的江風,潤州區漁政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邵洪生一邊警惕地注視著沿途水域是否存在非法捕撈行為和非法捕撈隱患,一邊指著眼前波濤滾滾的江面介紹著自己的工作范圍。
每年3月份之后,就是長江刀鱭非法捕撈易發、高發時期,邵洪生和同事們一刻也不敢懈怠,從1995年就開始從事漁政工作的他見證了近30年來尤其是“十年禁漁”以來長江生態的“變化曲線”。
潤州區是長江禁捕退捕“一江兩湖七河”227個重點縣市區之一,轄區長江岸線31公里,包括了省級豚保區、市飲用水源地等重點禁捕水域,在我市禁漁防線中占據重要位置。
“2020年1月長江‘十年禁漁’計劃頒布以來,我區從講政治的高度,按照‘一年起好步、管得住,三年強基礎、頂得住,十年練內功、穩得住’的思路,著力推動長江‘禁漁令’落實落地,營造‘水上不捕、市場不賣、餐館不做、群眾不吃’的良好環境。”潤州區政協副主席、農業農村局局長黃昕介紹,自2020年禁捕退捕指標納入全市高質量發展考核后,潤州區禁捕退捕工作已連續兩年取得全市第一,漁民退捕和“三無”船舶整治均在全省率先完成,“可以說交出了一張很亮眼的兩年成績單。”
黨建引領成為潤州區打好長江禁捕持久戰的“有力武器”。潤州將落實禁捕退捕長效管理列入鄉村振興區委“書記領航”項目,建立了聯席會議,讓“三級書記抓禁捕退捕”的政治責任落到實處。同時,強化編制配備,組建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漁政執法人員擴編為21名,9名“護漁員”被納入公益性崗位,讓禁捕退捕有了強力可靠的執法力量。
禁捕退捕,直接面對的是漁民,只有對漁民有交代,才能讓這項工作落得穩、走得實。長江“十年禁漁”開始于2020年,實際上,我市長江禁捕退捕工作起于2019年,“當年,我市出臺《關于長江鎮江段全面退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為確保漁民退得出、穩得住、過得好,潤州建立了三級聯動、結對掛鉤、長效管理機制,確保退捕漁民底數清、情況明,紓困解難、就業幫扶工作有人抓、能落實。”黃昕介紹,隨著退捕安置工作全面完成,漁民“拆船上岸”,潤州區又開展了漁民退捕安置“回頭看”,對有就業創業需求人員,提供“311”個性化服務。
此外,為鞏固禁捕管理成果,震懾涉漁違法犯罪,潤州區還先后開展了打擊長江刀鱭非法捕撈、長江商船“清網打非”“打非斷鏈”等專項執法行動。多部門聯合執法30余次,立案查處涉漁違法案件21起、23人,警漁相互移送案件各1起。開展船網清理處置“回頭看”,以焦北灘為重點,開展了長江江灘樁頭殘網專項清理,共清除殘網3000余件、樁頭8萬余根,涉及江灘1萬余畝;共排查、拆解廢棄“三無”船舶16艘,并建立常態化治理機制,確保“三無”船舶動態清零。
禁捕,功夫既在水上,也在岸上,還在“科技含量”上。“日常巡護中我們實行三班制,建立了‘15秒接聽舉報電話,20分鐘到達舉報現場,24小時沿江值守巡護’監管模式。”邵洪生介紹,2021年初,潤州區正式啟用了江海之門漁政水上執勤基地,9月建成和平路街道護漁隊執勤點,年底前又增設姚大圩禁捕執勤點,構建了沿江全岸線20分鐘禁捕處置圈。同時,不斷加大禁捕經費投入,增配了一批智能化的執法裝備,添置電動執法車17輛、大疆無人機2架,設立禁捕高清監控探頭8個、監控室3個,并與公安、漁政監控平臺聯網,極大提升漁政執法的“科技含量”。
岸線變綠,水質改善,“微笑天使”江豚“曝光率”越來越高,大有成為鎮江“網紅”的勢頭……這是邵洪生眼中的長江生態變化,“去年,省淡水研究所到鎮江開展試網監測,一網就有40多斤刀魚,長江‘十年禁漁’之前,一網只有二三斤,變化非常大。”
長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滔滔江水哺育著水生生物4300多種,其中魚類400余種,特有魚類180余種。近年來,長江刀魚從過去最高年產4142噸下降到年均不足100噸,鳳鱭、中華絨螯蟹產量也嚴重下降。“十年禁漁”讓長江水生生物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繁殖,也為長江江豚等瀕危物種的保護帶來了希望。黃昕說,他相信只要將長江“十年禁漁”堅持下去,清代詩人薛時雨筆下“江豚吹浪立,沙鳥得魚閑”的江河盛景,一定會在鎮江重現。
(朱秋霞 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