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重慶晨報》報道,近日,重慶市潼南區人民法院審結一起因犬只引發的交通事故案,基于動物飼養人飼養動物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尊重社會公德的文明飼養的相關法律條款,判決犬只飼養人唐某承擔九成責任,賠償17萬余元。
事故是由一只金毛犬引發的。去年3月初,顏某沿著潼南區某村公路一側步行回家。途經唐某家外時,唐某拴養在路邊的金毛犬突然沖出,顏某驚慌中避讓,站立不穩倒向了道路內側,與劉某駕駛的貨車發生碰撞,顏某受傷。
法院經審理認為,金毛犬的動物加害行為系造成當事人損害發生的起因,無動物加害則無交通事故,并且系先決條件,起決定性作用;同時,在行人并非故意碰撞造成交通事故的情形下,不能免除機動車一方的責任。綜合考量,法院酌定飼養人承擔90%侵權責任、司機承擔10%侵權責任。
這起看似與犬只飼養人沒有絲毫關系的車禍,法院判決其賠償17萬余元。飼養人冤枉嗎?可以說,此案例是一堂很好的警示課,提醒廣大飼養人一定要遵守法規文明養犬,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否則,一旦寵物犬傷人等導致不良后果,最終將得不償失。
今年5月正式施行的新動物防疫法中明文規定,攜帶犬只出戶的,應當按照規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繩等措施,防止犬只傷人、疫病傳播。但現實生活中,遛狗不拴繩、糞便不清除、攜犬進入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等不文明行為,依然屢見不鮮。本案例,無疑對犬只飼養人來說,是一次做好安全防范的提醒。
飼養人必須汲取此案的教訓,真正做到“依法養犬,文明養犬”,嚴格按照新動物防疫法和相關地方性法規,規范自己的養犬行為,讓寵物犬不闖禍、不咬人,以避免因養犬危及他人和社會,也給自己造成麻煩和損失。(丁家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