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犯刑事責任年齡的小孩越來越多,但是由于年齡過小,不要判罪。因此今年我國修改了刑事責任年齡。近日最新消息得知,刑事責任年齡擬調整,那具體具體怎么調整?最低多少歲呢?
一、刑事責任年齡擬調整!具體調整到多少歲?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將于10月13日至17日在北京舉行。其中,擬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調整,近年來低齡未成年人實施嚴重犯罪的案件時有發生,引發社會關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在12日舉行的記者會上介紹,對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既不能簡單地“一關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即將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次審議稿擬“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另一方面,統籌考慮刑法修改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關問題,在完善專門矯治教育方面做好銜接。
二、刑責年齡是什么時候確定的?
犯罪主體中的刑事責任年齡,是依行為時為準還是依結果發生時為準,這涉及到對年齡的實際確定問題。在行為與結果同時的場合,對其確定一般不發生問題。但是,當行為結果不同時時,則涉及到以哪一個時間去確定其年齡的問題。這一問題之所以需要明確,是因為在有些案件中,行為時被告人尚未滿14周歲(或者未滿16周歲、18周歲)而當結果發生時,被告人卻滿了14周歲(或者已滿16周歲、18周歲),在這時,如何確定其年齡,便會對被告人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及刑罰輕重適用產生直接的影響。我們認為,從刑事責任年齡是為了解決行為人在行為當時是否具有辨別、控制能力這一點上來看,應當認為,以行為時被告人的實際年齡為準去確定其是否達到刑事責任年齡是比較科學的,當然,如果行為有連續或者持續狀態,則應以這種行為狀態結束之時被告人的實際年齡去確定其刑事責任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