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3月21日訊 聚焦五大旅游資源富集區,謀劃構建“快進慢游”旅游交通體系;到2025年,高速公路出口至4A級及以上景區30分鐘內通達;今年,全面加快S103濟南至泰安旅游公路等項目建設;結合小清河復航工程和京杭大運河“三改二”升級改造工程,打造內河沿線生態觀光帶……今天,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我省交旅融合發展情況。
(資料圖片)
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高立平介紹,近期編制印發了全省旅游交通網主骨架布局規劃,聚焦黃河、大運河、齊長城、黃渤海、沂蒙革命老區五大旅游資源富集區,謀劃構建“外部交通快捷、內部交通順暢、慢行交通豐富”的“快進慢游”旅游交通體系。
其中,我省依托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機場等骨干交通網,構建快速便捷、高效直達的“快進”旅游交通系統。到2025年,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總規模達1.4萬公里,基本實現“市市通高鐵,縣縣雙高速”;高速公路出口至4A級及以上景區30分鐘內通達,到A級及以上景區1小時內通達;加快機場新改建,民用運輸機場達到12個。同時,統籌文旅資源和公路建設,構建串珠成線、連線成面的“慢游”旅游交通系統。以“行游一體、人在路上、路在畫中”為體驗目標,謀劃推進東部“千里濱海”、西部“魯風運河”、南部“紅色沂蒙”、北部“黃河入海”、中部“長城尋跡”五大主題旅游公路,加快形成全省“東西南北中、一環游山東”旅游公路總體布局。
在旅游公路建設方面,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玉宏介紹,力爭到2025年,全省旅游公路五大旅游交通廊道基本貫通,健全完善旅游通景公路,打造一批風景型旅游公路樣板路,形成聯動全域的“快進”主廊道、局部區域的“慢游”體系,把旅游公路打造成為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標志性工程。
高標準建設交旅融合設施網絡。其中,全面建設旅游公路網絡。今年,將全面加快S103濟南至泰安旅游公路、泰山·黃河—大汶河旅游公路等項目建設,有序實施既有公路的旅游功能提升,力爭到2025年,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帶動作用、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特色樣板旅游路。推動低空飛行旅游發展,完善提升濱州大高、萊蕪雪野等通用機場旅游功能,支持培育仙境海岸、黃河入海、平安泰山等8個低空旅游區,助力提升各地航空節、飛行體驗節等節事活動的吸引力。
高水平提供交旅融合運輸服務。其中,著力提升高速公路服務區旅游服務功能。全力打造“區區有特色、處處有亮點”的特色服務區。推進泰安“泰山旅游”主題服務區、濟南“旅游休閑”主題服務區等功能改造提升。持續開展“山東手造”“黃河大集”進高速服務區的推廣活動,首批5對服務區旗艦店、17對推廣示范點建成運營。此外,我省還將提升道路客運旅游服務水平,深化推廣“車票+門票”“車票+門票+酒店”等一站式運游融合服務產品。
在旅游市場回暖的大背景下,目前山東航空市場正加快復蘇。截至3月20日,山東省機場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累計完成旅客吞吐量573.71萬人次,同比2022年增長27.8%,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6.8%,恢復程度位居華東地區和全國機場前列。完成航班總量5.2萬架次,整體航班量恢復至疫情前約九成水平。
面對即將到來的旅游旺季,山東省機場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對整體航線航班做了優化調整。其中,山東省機場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濟南國際機場計劃新增、加密濟南至通遼、西雙版納、成都等旅游航線。與此同時,持續推動開通新的入境旅游航線,重點加快新增日韓和東南亞等傳統優勢國際客運航線,扎實推動歐、美、澳等洲際直航航線建設,促進山東入境旅游市場復蘇提振。
原標題:聚焦五大旅游資源富集區 我省謀劃構建“快進慢游”旅游交通體系
值班主任:李歡
作者:范俐鑫
責任編輯:鞠月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