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李先生從臨沂老家趕到濟南復查。 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蘇珊 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2年1月15日,一顆人工心臟被移植進當時身患終末期心力衰竭的李先生體內,人工心臟在他體內順利工作,讓他得以延長壽命。他也成為我省首例人工心臟移植患者。如今一年過去了,李先生與人工心臟相處如何?他恢復得怎樣?
2023年2月8日,李先生從臨沂老家趕到濟南復查,恢復良好!人工心臟在體內仍然鏗鏘有力。“活著真好!”這是這一年來,李先生最大的感受。
1年前臥床不起人工心臟移植延續生命
一年過去了,記者在濟南市中心醫院心臟康復中心再見到李先生時,他與1年前出院時外貌發生了明顯變化:與當時的清瘦、虛弱不同,李先生面龐圓潤了很多,面色紅潤,中氣十足,整個人胖了也強壯了不少。出院時,他的體重在140斤,如今已達到170多斤。但沒有變的是,他背上還是背著那個黑色的小挎包,小挎包里放著兩塊電池和控制器,一根電線連接著他體內的人工心臟?!罢毂持@個挎包,一開始還覺得有點沉,但現在已沒感覺了,不背還覺得缺點啥。”李先生說。
與術前的判若兩人得益于去年1月15日他接受的那場手術。2018年底,李先生被確診為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此后病情反反復復,后來急轉直下。疾病導致他呼吸困難、水腫、乏力,終日臥床不起,生活質量很差。最要命的是,這樣的心臟功能隨時會有猝死的可能。為延長壽命,經多方打聽,李先生到濟南市中心醫院尋求醫治。
入院時,他的心臟體積已比正常人大一倍多,心臟射血量只有正常人的五分之一,心臟已完全“沒勁”了。為挽救患者生命,在患者及家屬同意后,醫院慎重決定為其植入左心室輔助系統,也就是俗稱的“人工心臟”。2022年1月15日,手術實施并取得成功。術后1個多月后,李先生恢復良好,順利出院回家。
這一年,李先生過得咋樣?“這一年,我感覺挺好,無論休息還是干活,都不會憋喘,整個人輕松多了?!崩钕壬母杏X在檢查結果上得到了印證。通過檢查,他的功率、氧脈、心臟攝血和攝氧量都已達到同年齡段正常人群水平,也就是說他的心功能和正常人一樣,他已完全回到一個正常的生活當中。另外,從“人工心臟”機器采集的功能數據值來看,機器運行一年時間,運轉得非常好。
術后生活改變不大最大的不同是身上的小背包
病情逐漸好轉,日子也慢慢走上正軌。在沒生病前,他是村里有名的“能人”,當過代課老師,做過糧食生意,還開過村里最大的飯店,承包了附近十里八鄉的宴席。但連軸轉的忙碌過早消耗了他的身體,40多歲的年紀就患上了心臟病,從2018年到2021年間,他主要在醫院里度過。
人工心臟讓這個家里的“頂梁柱”又重新立了起來。“我這人就閑不住,而且上有老下有小也容不得我歇息?!背鲈夯丶液鬀]多久,李先生就開始盤算以后的生計。他不能再像原來一樣顛勺做飯了,于是他停止了原本的飯店生意,改為經營澡堂。家里還養了三四十頭豬,他要給豬喂料、打掃豬圈,同時兼顧著澡堂生意,每天早上四五點就起床燒火。在他看來,他已經恢復到生病前的狀態。
與此前的生活最大的不同之處,李先生覺得還是背上的小背包?!拔倚膽B挺好,背上背個背包出去,別人問我是啥,我還挺驕傲,從來不會覺得自卑?!彼f,生活幾乎不太受影響,但他不能泡澡,“家里開的澡堂子是肯定用不上了”,但可以淋浴,醫院給他配有防水包,洗澡時可以把電池裝在防水包里。比較麻煩的是,妻子每天都要幫他給線纜穿出的傷口做一次清潔。一開始妻子總是小心翼翼地,怕碰到傷口或扯到線,現在已經很熟練了。有時妻子不在家,他自己也可以熟練操作。
新一代人工心臟體積更小能減輕患者負擔
李先生說,目前除了要定期到醫院復查,他還需要每天吃藥以抗凝、抗心衰、控制血脂,一年下來藥費約在2000元左右。在李先生出院后,醫生也在隨時監控著他的身體,他需要每天在與醫生的微信群里發自己的血壓、心率等指標,醫生根據這些指標來為他調整用藥,并制定了復查方案。
在出院后1個多月,李先生的體重就迅速上漲了20多斤,半年復查沒降下來,一年復查仍保持著高體重,這會加重心臟負擔,不利于心功能恢復?!八乃ジ纳浦?,消化系統功能恢復得非常好,所以吃的東西特別多。因此,下一步減重尤為重要,控制在140斤是最好的。”醫生還發現李先生的右心室有所擴大,這可能與他“拼命三郎”的勞動狀態有關。
對此,醫生表示,在人工心臟的幫助下,李先生自身心臟得以休息,有重新恢復工作、最終摘除人工心臟的可能。李先生最終能否摘除人工心臟,還要根據指標進一步隨訪觀察,但因為他的主動脈瓣是開放的,左心室功能還有,目前還不具備摘除條件。
李先生此行還獲知了一個好消息:隨著人工心臟設備和電池技術的進步,新一代人工心臟體積會更小,背包也會更小,電量維持時間更長,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的影響更低。不久的將來,他的生活也許會變得更加“輕松”。
原標題:山東首例人工心臟移植患者:恢復良好,活著真好!
值班主任:李歡
作者:蘇珊
責任編輯:李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