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為進一步強化社會監督,鼓勵公眾參與,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省財政廳印發了《山東省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暫行規定》。在25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省生態環境廳執法局副局長張洪新介紹了目前舉報獎勵工作的開展情況。
“人民群眾信訪舉報是我們發現環境問題、解決環境問題的‘金礦’,舉報獎勵是堅持環保為民、發動群眾、依靠群眾的有力手段,也是提升發現問題能力水平、構建生態環境治理全民行動體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舉措。”張洪新介紹,《山東省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暫行規定》實施以來,省生態環境廳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加強頂層設計,建立“雙聯一聚焦”工作機制。自2021年至今,通過舉報獎勵解決了1.3萬余件群眾反映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發放舉報獎勵金額1100余萬元,成效顯著,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一是強化執法聯動。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省公安廳建立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舉報獎勵工作聯動機制,將群眾向公安機關直接舉報的涉生態環境違法犯罪問題線索納入舉報獎勵范疇,充分利用公安機關掌握的線索渠道優勢,設重獎鼓勵內部人員舉報生態環境違法問題。
二是強化媒體聯動。采取在新聞媒體設立曝光臺、拍攝制作曝光片等形式,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監督作用,對符合條件者及時發放獎勵,激發了新聞媒體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性。例如,濟南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市級媒體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啄木鳥行動”,抽調骨干記者成立專門報道小組和暗訪調查小組,從現場調查曝光到問題整改進行全過程監督報道;煙臺市生態環境局與煙臺市廣播電視臺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建立24小時全媒體曝光和調查追蹤平臺,聯合開展“守護鮮美‘氣’質”活動,等等,這些舉措大大助推了生態環境問題從嚴從實從快整改。
三是聚焦重點工作。緊扣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嚴厲打擊危險廢物違法犯罪和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等重點工作任務,積極組織開展舉報獎勵宣傳進社區、進村莊、進企業活動,張貼宣傳海報和發放明白紙10萬余份,發送舉報獎勵公益短信1.2億條次,營造了“人人都是環保行動者”的濃厚氛圍。通過舉報獎勵,省生態環境廳深挖問題線索,精準查處了一批生態環境違法犯罪案件,切實提升了監管執法效能。
“在此,我們歡迎社會各界積極向生態環境部門提供問題線索,一經查實,我們將按照有關規定及時發放獎勵。讓我們一起努力,構建人人關心環保、人人參與環保、人人監督環保的大環保格局。”張洪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