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創新引領走在前 聚力實現新突破”主題系列第二場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為加強民生改善創新,省財政廳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了《民生改善創新2022年行動計劃》,聚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實施重點群體保障、居民就業增收、教育均衡發展、群眾就醫服務、城鎮生活條件、農村人居環境等“六項提升行動”。
聚焦“一老一小”、困難群眾等重點群體,努力讓民生保障底板有新加固。2022年,將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九類困難群眾救助標準再提高10%。對低收入人口加強動態監測和常態化幫扶,建設殘疾人綜合服務平臺“如康家園”500個以上,上調自主就業退役士兵一次性經濟補助標準。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精準擴面,重點解決“參保未繳費”“應保未保”“參保不充分”問題。健全養老服務設施,改造建設敬老院120處、新增護理型養老床位3萬張,實現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達標率100%。將適齡婦女“兩癌”免費檢查擴增到城鎮低保人群,實施農村低收入婦女“兩癌”救助。改進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服務,加強學校、養老機構食品安全監管,全面推開“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確保食品安全。
聚焦重點人群就業創業,努力讓群眾增收有新渠道。全省創設城鄉公益性崗位40萬個左右,重點幫助農村剩余勞動力和城鎮長期失業人員就業。深化實施“創業齊魯·樂業山東”行動,確保年內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10萬人以上,高校畢業生初次畢業去向落實率保持在85%以上。拓寬創業擔保貸款擔保基金補充渠道,用好每年不低于50億元的再貸款額度。優化企業工資收入分配,穩慎調整最低工資標準,促進職工工資合理增長。
聚焦優質教育資源擴增和“雙減”政策落地,努力讓各類教育有新體驗。實施城鎮公辦幼兒園擴容、農村幼兒園提升、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扶持三大工程,新建改擴建幼兒園200所以上。扎實推進鄉村教育振興先行區建設,深化實施教育強鎮筑基和強校擴優行動,新建改擴建中小學200所以上。健全課后服務保障機制,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應開盡開,全面保障學生需求。支持打造15所全國領先的高職院校、100所高水平中職學校。
聚焦緩解就醫難、就醫貴問題,努力讓群眾就醫有新感受。加強臨床重點專科建設,新增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12個。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啟動建設省級中醫區域醫療中心和中醫藥重點專科集群。鞏固提升基層服務水平,縣(市)級綜合醫院年內全部達到三級醫院水平。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建立支出型困難人口依申請救助機制,化解因病致貧風險。健全門診共濟保障機制,開展門診慢特病治療費用跨省聯網結算。創新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重點解決重度失能人員長期護理保障問題。
聚焦加快城市更新,努力讓群眾居住有新改善。全年將新開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67.1萬戶、棚戶區改造7.6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8.9萬套(間),發放租賃補貼4.5萬戶。大力推進“兩清零、一提標”,30個縣(市、區)建成區完成雨污合流管網清零,城市黑臭水體保持“動態清零”,推進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提標改造。深入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年底各設區市居民小區基本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有效覆蓋,其他縣(市)至少有1個街道(鄉鎮)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模范片區。
聚焦推進鄉村建設行動,努力讓鄉村生活品質有新改觀。新建改擴建農村公路1萬公里,實施養護工程1.8萬公里,改造完成存量危橋400座,讓群眾出行更方便。支持創建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樣板縣,鞏固提升“快遞進村”,讓農村物流更便利。農村地區清潔取暖改造100萬戶以上、危房改造7900戶以上,讓農村取暖更干凈、居住更安全。推進農村供水提質,加強供水設施和管網更新改造,開展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讓農村用水更清潔、面貌更整潔。(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代玲玲 實習生 胡方琦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