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上午,省十三屆人大七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召開。會上,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甲天作了《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2021年,全省法院新收各類案件193萬件,結案185.9萬件,其中省高級人民法院新收案件2.7萬件,結案2.6萬件,主要辦案質效指標走在全國法院前列。
審結涉黑案件19件80人、涉惡案件109件623人
堅持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并重,依法懲處危害社會治安犯罪,審結殺人、搶劫、綁架等嚴重暴力犯罪案件3807件,審結毒品案件1280件、涉槍涉爆案件131件,對襲警、傷醫、“校鬧”等犯罪堅決嚴懲、決不姑息,全力維護社會秩序安全穩定。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打,審結貪污賄賂、瀆職犯罪等案件672件796人,審結行賄等案件33件42人,追繳贓款贓物6億元,始終保持“打虎”“拍蠅”高壓態勢。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堅決貫徹依法嚴懲方針,審結涉黑案件19件80人、涉惡案件109件623人,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194人,重刑率27.6%,一批“村霸”“礦霸”“沙霸”等黑惡犯罪分子受到嚴懲。堅持“打財斷血”,涉黑、涉惡案件財產處置到位率分別為92.8%、95%。堅持“打傘破網”,深入排查涉“傘”“網”線索,移交54條57人,審結涉“保護傘”案件5件5人。
審結“套路貸”“安心貸”“錢生錢”等案件4001件
依法懲治安全生產領域違法犯罪,審結重大責任事故、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等犯罪案件135件,維護群眾生產安全。依法懲治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審結相關案件429件,斬斷食品“黑作坊”生產經營鏈條,維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保障群眾用藥安全。依法懲治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審結高空拋物、偷盜窨井蓋等案件24件、醉駕等危險駕駛犯罪案件3.1萬件、交通肇事犯罪案件7439件,守護群眾“頭頂上、腳底下”和出行安全。依法嚴懲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審結“套路貸”“安心貸”“錢生錢”等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4001件,守住群眾的“錢袋子”。依法嚴懲網絡犯罪,審結電信網絡詐騙、網絡傳銷、網絡賭博、網絡謠言等案件3320件,加大對“殺豬盤”“兼職刷單”等犯罪的打擊力度,積極參與“斷卡”行動,決不讓網絡空間成為法外之地。
審結知識產權案件2.2萬件
出臺優化營商環境創新突破行動12條配套措施,努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全面推進知識產權審判“三合一”工作,加強對“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種業種源、原始創新成果的保護,審結知識產權案件2.2萬件,促進形成鼓勵自主創新、推動科技進步的法治環境。嚴厲懲治虛構版權牟利等“碰瓷”行為,審結涉濰柴、張裕、東阿阿膠等商標權案件7633件,堅決制止商標攀附、仿冒搭車等行為。完善數據產權、數據隱私等司法保護機制,審結“網絡爬蟲”“大數據殺熟”等案件7471件,服務數字經濟健康發展。
審結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案件12.5萬件
加強民生司法保障,審結涉教育、醫療、住房、保險、贍養、養老、育幼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案件12.5萬件,依法保障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妥善審結長租房“爆雷”、房產調控政策等引發的涉房糾紛案件7.6萬件,保障“住有所居”。提前研判“雙減”政策法律風險,依法審結教育培訓類案件1965件,確保“雙減”政策落地落實。加強對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等從業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審結相關案件2123件,維護勞動者公平就業權利。積極對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要求,審結涉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宅基地等案件7935件,審結非法亂占耕地案件77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加強人格權保護,落實人格權侵害禁令等規定,審結侵害姓名權、隱私權和“人臉”安全等案件1.7萬件,讓人格尊嚴受到切實尊重。棗莊、德州、聊城、菏澤等法院大力推進少年法庭專業化建設,全省法院少年法庭實現全覆蓋,推行涉未成年人案件“三合一”審判,堅持依法懲戒和教育幫扶相結合,審結相關案件2.5萬件,用法治力量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