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突破之年。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堅定不移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要精準管控“兩高”行業、提升先進制造業、做強做大工業互聯網。連日來,圍繞新舊動能轉換,與會代表、行業人士暢所欲言,為高質量發展獻計,為“五年取得突破”凝聚合力。
培育產業鏈明珠做強“山東制造”
專精特新“小巨人”可以說是近年來出現最高頻的詞匯之一。放眼山東,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和197個工業中類、526個工業小類,是全國門類最齊全、結構最完備、產業鏈最完整的工業大省,專精特新“小巨人”更是位居全國前列。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山東共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62家,數量居全國第三位。2021年山東經濟社會發展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引人關注的是,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72.4%的屬于新舊動能轉換“十強”重點產業領域。可以說,在新舊動能轉換突破之年,新生優勢加速聚力,突破在望。
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整體提升先進制造業,新培育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400家以上、單項冠軍150家以上。2022年開年,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印發了《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方案》的通知,未來要激發一大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到2025年新培育認定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000家,再爭創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00家,確保走在全國前列。
“‘十四五’是我省新舊動能轉換關鍵時期,制造業迫切需要增強技術創新能力、產業創新能力,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王新生說,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山東將著力培育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建鏈延鏈補鏈,堅持問題導向,引導項目、人才、資金向重點區域集聚。
讓綠色成為數字化轉型的底色
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做強做大工業互聯網,分行業重點打造100個典型應用場景。省人大代表王緒平說,在我省的積極努力下,工業互聯網取得了很好的發展,企業上云數量上升較快,要注重平臺與應用場景的緊密聯系、提質增效,建議進一步加強企業數字化轉型政策引導,優化數字化轉型資源配置,并推動示范應用項目的推廣,加快工業互聯網數字經濟的進程。
在應用場景推廣方面,不同行業有著各自特性化的需求和差異化的應用模式。加快行業細分場景落地,需要一個數字化平臺支撐,省政府工作報告點名浪潮云洲與龍頭企業共建行業子平臺。在這方面,浪潮已有了肉眼可見的實踐,智能制造、智慧糧食、智慧礦山、智慧水務等行業數字化解決方案,已在中鐵工業、東方電氣、中儲糧等眾多大型企業進行實踐。
泰山產業領軍人才、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興山指出,數字化轉型的本質是利用數字技術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賦予新動能,企業要重點把握好五大新風向:首先,數字化轉型不只是技術問題,是“數字技術+業務創新”雙輪驅動,應堅持價值導向;集團企業數字化轉型,管控與業務并重;大型企業數字化轉型重視數字平臺建設;在不確定環境下,更需要預測運營和智能決策;最后則是讓綠色成為數字化轉型的底色。
打好定向組合拳突破“數字工匠”瓶頸
應該看到,現階段數字化技術不僅向傳統經濟多方面多層次多鏈條地加速滲透,山東還重點推進5G網絡、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經濟實現又快又好增長的因子,數字經濟催生的各種新業態,也將成為山東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與此同時,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一個亟待突破的瓶頸是“數字工匠”。王緒平代表建議,根據數字化轉型跨行業、跨專業、跨學科的特點,制定數字化轉型人才政策“定向組合拳”,“現在數字化建設、企業發展的高科技人才都是稀缺資源,要通過全方位構建復合型、數字化、一流人才生態,有效緩解數字化轉型中人才的瓶頸問題,進一步打通人才輸送的有效渠道,為科技創新發展提供新鮮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