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濟南10月27日電 (逄鑫珊 劉祺 朱桐震) “山南水北謂之陽”,地處黃海北畔的煙臺海陽市是地雷戰的故鄉。2020年,該市被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等七部委評為首批國家級數字鄉村試點。當地通過搭建數智海陽一體化平臺,依托現代海洋產業、蘋果產業的優勢,積極探索符合實際的高質量發展模式。乘著數字“東風”,海陽千帆鼓起,駛入“智慧海洋”。
數智平臺:一腦知全局、一圖觀海陽
數字村鎮總覽、鄉村效能指標、數據資源看板……海陽市網絡安全指揮中心內的“海陽數字鄉村一張圖”上,赫然呈現出當前海陽市數字經濟各項指標。
海陽數字鄉村一張圖
海陽把數字鄉村和智慧城市統籌考慮,通過數字鄉村先行先試,重點探索在農業、漁業、社會治理、鄉村服務、電商等方面的應用場景。
通過搭建數智海陽整體框架和一體化平臺,構建數據標準體系,海陽打造了多個特色應用平臺和數字示范村鎮,平臺內的硬件資源可以共享、軟件數據可以互通,便于將來二期、三期數字鄉村建設或者智慧城市建設時可以搭建更多的特色應用,避免了重復建設。
建成后的數智一體化平臺,將實現一腦知全局、一源匯數據、一端融服務、一數強產業、一圖觀海陽、一品創未來。
智慧漁業:可視、可測、可控、可預警
海陽市海域面積1829平方公里,是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全國現代漁業種業示范場,海洋產業是其主導產業;作為傳統漁業大市,海陽目前仍存在粗放型漁業發展方式和監管手段不足等問題。數字鄉村試點為其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地通過“互聯網+”模式,著力推動“海上糧倉”建設,打造富民產業。
“互聯網”+漁政管理,實現漁船智能化監管。依托漁船漁港動態監控管理系統、北斗衛星等信息化手段,對安裝AIS、北斗定位設備和CDMA手機的漁船進行定位管理,通過三級管控,實現對漁船的全程智能化、集中化監管,提升漁業漁政管理的現代化水平。
“互聯網”+漁業養殖,建設“水產種業硅谷”。打造海洋牧場多功能平臺,積極推進海洋牧場智慧觀測網系統建設,整合當前各牧場的信息化資源,實現海洋牧場的“可視、可測、可控、可預警”,打造“透明海洋牧場”。充分發揮黃海水產、富瀚海洋、海盛水產等一體化漁業種業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效應,積極推廣漁業良種良法、物聯網信息技術等智慧水產育種模式,加快建設現代漁業園區和示范基地,全面促進現代漁業轉型升級。
海洋牧場示意圖
“互聯網”+漁業服務,組建漁技推廣聯盟。強化現代漁業信息化平臺建設應用,開發建設遠程在線監控客戶端,打造“漁業通”縣級漁業技術遠程服務管理平臺,組建以1家科技示范基地和300多家示范戶為主的漁技推廣聯盟,大力開展漁民信息化專業技能培訓和遠程診斷,全面提升漁業技術推廣服務的信息化水平。
目前,海陽市實現海洋經濟總產值346.5億元,同比增長4.4%,海洋牧場區經濟漁業資源高于其他區域20%以上,基層漁技人員通過信息化手段開展漁業技術推廣服務比例達到70%。
數字果園:“老品牌”煥發“新生機”
在海陽發城鎮長宇村,一片占地360畝的現代化果園順著山嶺地勢遙遙鋪開,4.5萬棵蘋果苗迎風舒展,勃勃生機撲面而來。與傳統果園不同,眼前這片果園樹勢修長、間距更寬,整體通透疏朗;園中立桿支架,鐵絲一線拉開,一棵棵樹苗整齊林立;地面鋪設一排排滴灌,可實現水肥一體化灌溉……相比之下,現代化果園足見理念之新、模式之新、技術之新。
數字蘋果示范園內的數字溫控裝置
數字鄉村試點以來,海陽市把傳統農業的數字化改造作為智慧農業發展的主陣地,以發城蘋果示范園、旭耕有機農場、招虎山綠茶、鼎立種雞等示范點為依托,以點帶面推動智慧農業發展。
積極推進建設“數字蘋果示范園”。作為煙臺蘋果重要產區之一,以紅富士蘋果為主的種植業是海陽市農業產業中規模最大、品牌價值最高的支柱產業。
在蘋果產業升級和品牌重塑的過程中,海陽以“技術創新”為統領的老齡果園改造工作,示范應用物聯網、數字溫控、智能霧化、水肥一體等現代果業新技術,新建完成10處蘋果四級示范園,示范面積3970畝,打造了膠東最大的矮化脫毒優良品種苗木繁育基地。同時,統一規劃建設市級蘋果大數據平臺,對全國蘋果市場產值銷量、價格走勢和物流倉儲進行大數據分析預測,為果農提供及時有效的數據信息。借助數字化新技術新手段,海陽蘋果這個“老品牌”煥發了“新生機”,榮獲2021年度中國蘋果產業“五十強縣”稱號。
數字攪起創新激情,活水出關更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