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網報道,在剛剛結束的世界杯小組賽B組首輪對決中,美國隊與威爾士隊1:1戰平。
(相關資料圖)
盡管這兩支球隊已經很多年沒出現在世界杯賽場了,但他們的表現確實讓人眼前一亮。比賽進行到第36分鐘,蒂莫西·維阿就完成破門,幫助美國隊先下一分。而他在足球賽場之外的另一個身份,是利比里亞總統喬治·維阿的兒子。
美國隊球員蒂莫西·維阿
資深球迷想必都聽說過喬治·維阿,他曾經效力于AC米蘭,并幫助球隊在1995-96賽季拿下意甲冠軍,成為第一位獲得金球獎的非洲球員。
只可惜,因為利比里亞國家隊實力太弱,維阿一直沒機會參與世界杯,所以小維阿才會被送到巴黎踢球,后來又代表美國隊出戰,也算是圓了老父親的世界杯夢。
為了能在現場觀看兒子比賽,從本月初開始,維阿將進行長達三周的海外訪問,其中,卡塔爾是停留時間最長也是最后一站。
利比里亞總統喬治·維阿
這本來也不是啥大事,問題在于,利比里亞總統進行國事訪問是公款出行,每天可以享受2000美元的津貼。維阿在卡塔爾一待就是一周多,津貼高達上萬美金,這點錢對其他國家來說不算啥,但對于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的利比里亞,確實算得上是一筆巨資了。
歷史上,利比里亞曾經是美國的黑奴安置地,人送外號“非洲小美國”。在那個殖民主義風起云涌的年代,利比里亞是非洲唯二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之一,另一個是埃塞俄比亞。
利比里亞民眾
作為非洲大陸第一個共和國,利比里亞的政治制度和憲法幾乎完全復刻美國,就連種族歧視也照搬不誤。在美國,白人歧視少數族裔;在利比里亞,美裔利比里亞黑人歧視本地土著黑人,曾經的奴隸搖身一變,成了高高在上的統治者,為利比里亞后來的種族沖突埋下了伏筆。
在美國的扶持下,利比里亞的橡膠和鐵礦石出口得到了很大發展,比起同時期的其他非洲國家,利比里亞的經濟水平算很不錯了。但具體到個人分配上,就成了美裔利比里亞人吃肉,土著黑人喝湯,貧富差距極其嚴重。
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爆發,西方多國出現經濟危機,國際市場對鐵礦石和橡膠的需求下降,利比里亞的經濟發展陷入停滯,失業率和通脹水平大幅度上漲,底層民眾的生活越來越艱難,種族矛盾隨之激化。
利比里亞橡膠園
1980年,一個叫多伊的本地軍官發動政變,成立首個由土著人主導的軍政府,結束了美裔利比里亞人的統治。
眾所周知,非洲人雖然武德充沛,但因為缺乏先進的技術和政治理念,根本不知道怎么治理國家。再加上多伊本來就不是個善茬,任期內大肆剝削民脂民膏,不僅激化了原有的族群矛盾,就連各個土著族群之間也越鬧越兇,各方斗成一團,最終引發了內戰,連帶著鄰國塞拉利昂也沒能幸免。
內戰期間,各路軍閥占山為王、互相殘殺,那叫一個民不聊生,具體可以參照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戰爭之王》,里邊那個宛如人間地獄的非洲國家就是以利比里亞為原型創作的。
《戰爭之王》劇照
長達14年的內戰,讓利比里亞這個本就千瘡百孔的國家雪上加霜,200多萬人流離失所,20多萬人死亡,要知道,利比里亞當時的全國人口也才不過300萬,說是滅頂之災也不為過。
利比里亞的經濟也被徹底摧毀,常年戰亂導致外資紛紛撤出,人口流失又對農業造成了巨大沖擊,這些年來全靠國際援助過日子。
停戰兩年后,利比里亞在聯合國的監督下舉行了民選,最終,維阿不敵競爭對手瑟利夫,無緣總統寶座。2017年他卷土重來,終于如愿以償地當上了總統,在他的競選承諾中,有一條就是減少公共支出以支持扶貧。
利比里亞戰火后的廢墟
而現在,他的兒子從小被送到國外,甚至連利比里亞的國籍都沒有。他本人為了觀看兒子的比賽,又亂用公款在卡塔爾逗留,實在是有點諷刺。
正如瑟利夫在她的自傳中描述的那樣,除了偶爾的洪水,利比里亞幾乎沒有爆發過天災,更多的,是人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