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記者 田茹 實習記者 李爽
(資料圖)
步入10月以來,冷空氣活動開始增多。尤其是北方地區的氣溫起起伏伏,預計10月底至11月初,又將有兩股冷空氣影響我國北方地區,北方地區氣溫震蕩走低,但江淮、江南、華南等地氣溫仍然偏高。
截至10月26日,中央氣象臺已經連續70天發布氣象干旱預警。據中國天氣網10月27日消息,今明兩天(10月27日至28日),冷在南方,大范圍降水天氣過程正鋪展開來,貴州至江南北部降雨增多,有利于緩和當地旱情。
貴州、湖南等地降雨增多
據10月27日中央氣象臺消息,預計今天黑龍江東北部、內蒙古中部、新疆北部、西北地區東部、黃淮西部、江淮大部、江漢、江南大部、西南地區大部、海南島等地部分地區有小雨,其中,湖南北部、貴州東北部和中部、云南中部等地部分地區有中雨。
全國降水量預報圖(10月27日08時-28日08時)。圖源自中國天氣網。
江南華南北部氣象干旱持續
據中央氣象臺10月26日18時繼續發布氣象干旱橙色預警顯示,浙江中部至南部、安徽南部、湖北南部、福建、江西、湖南、貴州、廣東北部和東部、廣西中北部、重慶南部和四川東南部等地存在中度至重度氣象干旱,浙江南部、福建北部至中部、江西中部至南部、湖南大部、貴州東北部、廣西東北部、廣東中北部和重慶東南部等地有特旱。預計未來10天,江南大部、華南北部仍無明顯降水,氣象干旱仍將持續發展。
全國氣象干旱綜合檢測圖。圖源自中國天氣網。
為何今年干旱如此嚴重?據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張娟介紹,主要是今年副熱帶高壓異常強大頑固,導致長江中下游等地氣溫高、降水少,氣象干旱持續發展。今年6月13日至8月30日,我國中東部出現自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綜合強度最強的高溫過程,造成長江中下游以及川渝地區出現嚴重伏旱。7月至8月,川渝黔湘贛浙鄂蘇皖滬等10省市平均降雨量之少、平均氣溫之高、高溫日數之多均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之最。
據中央氣象臺預計,未來3天,西南地區大部、江漢、江南西部和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小到中雨,其中湖南西北部、貴州東北部和西南部、云南東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大雨,對緩解氣象干旱有利,但其余大部分旱區仍將少雨,氣象干旱將持續或發展,需要繼續做好防旱抗旱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