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李霞27日在沈陽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發布會上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十三五”期間,沈陽市人社系統聚焦群眾期待,統籌推進就業創業、社會保障、人事人才、勞動關系各項工作,圓滿完成了“十三五”時期各項任務,多個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一是沈陽市以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為重點,在提升就業的質和量上下功夫,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
李霞說,近年來,沈陽市就業工作的形勢是嚴峻的、復雜的。總量矛盾仍然很大,每年就業總量在10萬人左右,占到全省1/3以上,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沈陽作為區域中心城市的“聚焦效應”,帶來城鎮新增勞動力、高校畢業生、農村富余勞動力、下崗失業人員在我市形成“四流合一”的就業高峰期。
為此,沈陽市人社部門堅持以創新的思維謀出路、解難題,一方面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另一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公共就業服務,通過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倍增工程、百千萬創業工程、困難群體精準幫扶工程、人力資源產業園建設工程和就業失業預警監測工程的“五大工程”,不斷拓寬就業渠道,優化就業環境,全市就業工作形勢保持總體穩定。
“十三五”期間,沈陽市新增城鎮就業534083人,超額完成“十三五”城鎮新增就業累計35萬人的目標任務,城鎮登記失業率連續5年低于省、市指標范圍,沈陽市就業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
同時,沈陽市以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為重點,堅持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持續完善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
李霞介紹說,長期以來,養老金保發放一直是社會保障工作的難點和重點。一是沈陽市作為老工業基地歷史包袱沉重,養老保險基金從建立之初就先天不足,二是人口老齡化問題突出。
近年來,沈陽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持續擴大參保繳費,嚴格基金支出管理,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確保了全市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特別是去年,為應對疫情影響,階段性減免社保費用95.13億元,率先實現“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通過大數據對比,對中小微企業實行“免申直返”被企業稱為有溫度的措施,為全市4.4萬戶企業發放穩崗返還資金8.9億元,受益企業數在全國領先。
另外,沈陽市通過樹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思想,統籌實施人才“引育留用”工作,加快建設創新創業人才高地。截至目前,全市技能人才總量達75萬人,高技能人才占比在30%以上。5年來累計新建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6個、省級4個,市級12個,國家級大師工作室7個、省級15個、市級32個,100名一線工人榮獲“盛京大工匠”稱號。
沈陽還以根治農民工欠薪為著力點,全面加強維穩維權工作,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十三五”時期,沈陽市立案查處農民工欠薪案件1565件,涉及金額12.6億元。(李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