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外辦相關負責人24日表示,“外語標識全民糾錯月”活動圓滿收官,后續將會同各區、各部門,持續推進公共場所外語標識規范工作,優化北京國際語言環境,更好服務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服務全市中心工作和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
24日,“外語標識全民糾錯月”在海淀區五棵松體育館正式閉幕。
收到不規范外語標識線索345條
“外語標識全民糾錯月”以“迎冬奧促提升”為主題,于4月18日正式啟動。活動由北京市政府外辦、北京廣播電視臺、北京外國語大學聯合主辦。
活動期間,在石景山、朝陽、延慶和海淀共舉辦4場線下主題糾錯活動,成效顯著;同時通過手機“隨手拍”平臺,廣泛征集重點公共場所存在的標識錯誤譯法,引導廣大市民積極參與,社會反響良好。
據介紹,截至5月17日,共收到熱心民眾提交的不規范外語標識線索345條,網站、微信公眾號和APP等相關專題頁面和信息瀏覽量逾150萬人次。
突出奧運元素
“外語標識全民糾錯月”突出奧運元素,通過線下主題糾錯活動的形式,組織專家和志愿者有針對性地實地探訪、檢查冬奧場館周邊以及重要公共場所外語標識情況。
專家和志愿者普遍反映,場館周邊外語標識多數較為規范,但部分新設立的臨時標識和外購物品自帶標識仍存在錯誤和瑕疵。
專家指出,本次糾錯月活動以線下帶動線上,鼓勵社會廣泛參與,是好的開端。但是國際語言環境建設是一項系統長期工程,需要有關部門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500余名志愿者參與活動
“外語標識全民糾錯月”期間,共有500余名志愿者參與相關活動,其中不乏在京外籍人士的身影。
清華大學的巴基斯坦留學生哈路德參與糾錯活動后表示,海淀區各類公共場所的外語標識非常規范,在海淀區學習生活期間,感到非常方便。他很高興能親身參與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籌備工作,為推進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貢獻力量。
評選出10名“糾錯之星”
除了活動聘請的“糾錯大使”和外語專家,廣大熱心市民也積極參與,充分體現了本次糾錯月活動專業性與群眾性相結合的特點。
據介紹,在熱心市民提供的不規范外語標識線索中,有很大一部分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真正起到了為北京國際語言環境“除塵”、“捉蟲”的作用。在這些“隨手拍”照片中,字母拼寫錯誤等“低級錯誤”已不是主流,更多的則是標識譯寫的規范化、人性化問題。
對表現突出的熱心市民,活動評選出10名“糾錯之星”,希望以此引導、帶動更多市民關注并參與糾錯行動,更好營造人人知曉、人人關心、人人參與國際語言環境建設的氛圍。
北京市政府外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后續將深入研究活動中收到的意見建議,不斷完善工作的方式方法,持續推進公共場所外語標識規范工作,更好服務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服務全市中心工作和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陳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