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靈武市迅速行動、周密部署,從抓好地毯式摸排、抓好全方位管控、抓好信息化管理、抓好重點人群保障四方面,壓緊壓實防控工作責任,扎實做好居民小區疫情防控工作。
抓好地毯式摸排,讓疫情“無處藏身”
通過電話問詢、入戶登記、個人在線填報等方式,開展網格化、地毯式摸底排查,組織全市機關干部、街道(社區)工作人員、黨員、志愿者開展普查,成立183個普查工作組,參與人員2200余人。協調民航、鐵路、三大通信運營商、公安局指揮中心,多方匯集湖北等疫情較重省份返(來)靈人員及密切接觸人員信息,多批次形成大數據庫,由數據分揀專班比對去重后,按地域快速分解到鄉鎮、街道,同時對篩查出的外縣區數據一并向外推送核查。對重點人群點對點短信提醒,要求立即通過電話向所在村(社區)登記報到,并保持通訊暢通,積極配合醫療衛生機構隨訪管理。全面完成第二輪普查工作,全市共入戶普查登記10.1萬戶31.6萬人,核實外省來(返)靈人員4467人,其中疫情較重省份來(返)靈人員1887(湖北334人,包括武漢225人)。
抓好全方位管控,讓措施“精準有力”
組織46個單位包抓小區,設立155個小區查驗點,均成立臨時黨支部(或黨小組),實行“三班倒”輪崗、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對過往車輛和人員做到規范檢查、規范登記、規范測溫、規范管控“四落實”。 制定印發《靈武市居民小區疫情防控工作模式》,設立“一部四組”(指揮部、宣傳摸排組、居家隔離組、查驗登記組、后勤保障組)組織架構,健全組織體系,規范工作流程,做到四個凡是”,即凡是不在小區居住的人員和車輛一律不準進入;凡是小區居住人員進入一律詳細詢問并登記往來行程、人員檢測體溫、車輛檢查消毒;凡是進出小區人員一律配戴口罩,出示身份證件,夜晚臨時封閉管理后禁止出入;凡是從疫情較重省區返回人員一律實行集中醫學隔離,其他省區返回小區人員一律實行居家隔離,由村(社區)工作人員監控、醫務人員測溫、志愿者提供服務,隔離期間禁止出門,不得與任何外人接觸。
抓好信息化管理,讓服務“高效便捷”
充分利用“智慧疫情防控普查”小程序,積極發動居民在線填報,綁定個人信息和住址,每次進出小區時工作人員仔細查看居民掃碼登記的信息,非本小區居民一律勸返。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登記,并在查驗點區域施劃1.5米間距警戒線,避免扎推登記產生交叉感染。
抓好重點人群保障,讓管理“安全有效”
嚴格落實居家隔離人員“四包一” 工作要求,即社區每個居家隔離對象由一名社區干部、一名部門包抓人員、一名黨員或志愿者、一名醫護人員包抓。制定印發《靈武市居家隔離工作模式》,探索推行居家隔離藍、黃、橙、紅“四色管理”,藍色管控為外市縣及非疫情較重省份來(返)靈人員,黃色管控為2月3日之前從自治區、銀川市明確的疫情較重省份來(返)靈人員;橙色管控為2月3日之前已居家隔離的密切接觸者;紅色管控為出現體溫異常等疑似癥狀人員,按不同類別在戶門口設置對應級別顏色的警戒標識,做到精準識別、精準管控。為居家隔離對象提供“四個一”保障(即居家隔離人員1人1只口罩、1戶1支溫度計、1張測溫表、1瓶消毒液)。指導居家隔離對象下載“多點”APP,掌握網上下單操作流程,超市接到訂單后配貨,將物品配送至小區門口,由社區工作人員配送到戶。在各小區設置“特殊有害垃圾收集桶”,專門回收口罩等特殊物品,并進行妥善處理。組織心理輔導員志愿者做好被隔離人員的心理疏導。目前城區街道共居家隔離617戶1410人。(記者 張碧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