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全鎮吃水問題終于有著落了。”8月17日,在郎溪縣新發鎮楊村水庫,開關按起,標志著該鎮用七天時間改建的新的自來水取水點通水成功。
“今年入夏以來,持續高溫無雨,導致水庫水位下降嚴重,我們原來取水點可取水量減少,預計只能供水不足5天。”新發鎮水利站站長徐運介紹,面對這一困難,該鎮加緊尋找新的自來水取水點,他們在勘查中發現,2016年修建第一聯合圩時曾在楊村水庫取土,留下了一個平均深度6-8米的深坑,深坑庫容約30萬立方米水。經過檢驗合格后,決定在這里改建取水口。
為確保施工質量及進度,經過多方論證,結合實際情況,新發鎮及時與施工單位對接,找出施工點可能存在的交叉位置,避免因施工開挖破壞原供水管道,影響周邊群眾生活。同時對產品質量進行現場復檢,對施工質量實行全過程監督,專人負責熟悉掌握新鋪設管道位置及走向,便于后續管網巡查、維修等。
“ 整個工程投資90萬元,鋪設管道500米、安裝37KW高壓潛水泵1臺套,架設1200米38千伏線路、架設100千伏安變壓器,因為要趕工期,我們將工人分成兩班倒,在保證安全生產情況下,推進施工進度,歷時七天順利通水。”徐運說,新的取水口有效用水約30萬方,可供新發集鎮生活用水兩個月左右。
據介紹,連日來,郎溪縣對全縣供水水源地進行細致摸排、算清水賬,全面掌握縣域內供水、用水現狀,做到胸中有底數;通過摸排發現,目前暫未出現人畜飲水困難。針對水源地蓄水量日益減少的現狀,新發鎮、凌笪鎮分別尋找到2處備用水源,合計蓄水量約40萬立方米,當前工程穩步推進。郎溪縣住建局(自來水總公司)正在摸排用水現狀,抓緊制定分階段供水或限制供水方案。(余克儉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曹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