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兒已經領到初中畢業證了,多虧有你們!”前不久,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黎母山鎮政務服務中心“未辦成事”協調服務窗口(以下簡稱“未辦成事”窗口)工作人員王宏糧接到了一個特殊的報喜電話,他與電話那頭的盤明忠只有一面之緣。
盤明忠是黎母山鎮新林村的脫貧戶,幾個月前其在海口某藝校上學的女兒小涵因厭學選擇輟學打工。“小孩子不讀書怎么行?可我根本勸不動她。”不知如何是好的他,聽說村民們辦事都去鎮上的政務服務中心,當即決定去試一試。
6月3日,盤明忠剛踏進位于鎮政府一樓的政務服務中心,便一眼注意到一個名為“未辦成事”的窗口。“我女兒不肯讀書,你們能幫忙勸一勸嗎?”“您別著急,我先幫您聯系幫扶責任人。”聽盤明忠介紹完情況,王宏糧馬上電話聯系了其幫扶單位和幫扶責任人。
次日,盤明忠的幫扶責任人聯系上了小涵,經過耐心細致地勸說和疏導,將其成功勸返。考慮到小涵的個人情況,黎母山鎮政務服務中心“未辦成事”窗口及盤明忠的幫扶責任人還與教育部門進行溝通協調,最終讓她轉學回到了黎母山鎮某中學就讀。
在這一過程中,黎母山鎮政務服務中心“未辦成事”窗口工作人員全程跟蹤服務、幫辦代辦,盤明忠只跑一個部門、一個窗口,在家門口就把煩心事給解決了,這讓他感到暖心。
“因文化程度不高、對部門工作職責不了解,很多農村群眾辦事‘找不對門’,更不知道要提供哪些材料,跑冤枉路的情況時有發生。”黎母山鎮政務服務中心主任卓宏森介紹,今年4月得知瓊中政務服務大廳開設“未辦成事”窗口后,該鎮當即決定引進這一模式,并探索出為辦事群眾出具受理回執單等創新做法。
目前,瓊中正組織其他鄉鎮學習黎母山鎮政務服務中心“未辦成事”窗口的經驗做法,以期讓基層群眾“辦事不出鄉鎮”。 (記者李夢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