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作者:于博 劉承昊
事件描述
12月3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12月制造業PMI續降至47%。
核心觀點
1. PMI低位下探至47%,產銷雙雙轉弱,若剔除技術性因素,制造業景氣實際表現更弱;
2. 需求不振仍是最大拖累,在手訂單持續走弱或制約復蘇彈性;疫情導致減員進一步拖累企業產銷,導致景氣持續下探;
3. 建筑趕工韌性仍強,但服務業景氣普遍走弱;政策優化后,航空景氣回升最為明顯;
4. 春節前后景氣仍將處于收縮區間,但環比降幅或較12月收窄;3-4月旺季到來后,景氣或重回擴張區間。
以下是正文
制造業景氣持續轉弱
12月全國制造業PMI續降至47%,自11月低位繼續下探。
從主要分項來看,供需持續收縮,庫存分化,價格回升。從PMI的構成來看,新訂單、生產指數分別拖累PMI下滑0.75pct、0.8pct,而供應商配送指數反向拉動1pct。若剔除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反向計入PMI指數的技術因素,制造業景氣實際上比47%這一數據表現得更弱。
需求持續不振,在手訂單落至低點
12月PMI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在手訂單分別續降至43.9%、44.2%、43.1%。我們認為,需求持續轉弱仍是經濟景氣的最大拖累。特別是,12月在手訂單數據已降至全年最低水平。在手訂單的多少,決定了企業的產能利用率的上限。而在手訂單與新訂單同步轉弱,或將使得生產復蘇缺乏彈性。
疫情導致減員,企業產銷效率進一步下降
防疫政策調整重心后,各地陸續迎來感染高峰,企業生產與供應鏈效率均受影響。
12月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下滑至40.1%,供應鏈效率下降使得銷售不暢,產成品庫存指數僅小幅回落至46.6%。
同時,企業內部同樣存在減員壓力,生產效率大幅下滑,12月從業人員指數續降至44.8%,生產指數下滑至44.6%。
特別是,在企業壓降了采購后(12月采購量指數續降至44.9%),企業原材料庫存指數卻邊際回升至47.1%,反映出,生產環節較采購環節,效率下降得更為明顯。
價格環比回升,行業間走勢分化
12月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與出場價格指數分別回升至51.6%、49%。價格指數回升,主要緣于黑色系價格在經濟復蘇預期的推動下持續走強,而石化、有色、建材等行業價格明顯走弱。
建筑業景氣仍有支撐,服務業景氣繼續下探
12月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回落至41.6%。
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小幅回落至54.4%,主要緣于天氣轉冷制約各地開工。但基建、保交樓韌性仍強,土木工程、房屋建筑類商務活動指數分別錄得57.1%、54.1%,較上月僅是小幅回落。
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續降至39.4%,疫情仍是景氣走弱的主因,多數行業景氣度持續下探。但也可以看到,隨著防疫政策優化調整,城際流動限制減少,航空運輸商務活動指數快速回升至60.7%。
景氣短期仍將承壓,開春旺季值得期待
從歷史經驗看,春節前后生產活動放緩,經濟景氣往往出現季節性回落。考慮到各地疫情仍在分批次達峰,產銷不暢現象依舊存在。因此,我們認為,經濟景氣短期仍將處于收縮區間,但1月景氣環比收縮幅度或邊際收窄。隨著3、4月傳統旺季到來,產需共振轉好,或帶動經濟景氣重回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