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觀點網訊:近日,云南省財政廳發布了《云南省財政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管理的通知》,進一步明確當地新項目入庫“紅線”,細化不得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九種情形,并強調嚴格按效付費,不得出現政府支出責任應付未付等情形。征求意見截至11月11日。
通知要求,各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科學編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實施方案,規范開展物有所值評價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并對真實性、合規性、合理性負責。不得通過虛增收入或虛降成本,虛報、漏報財政支出責任,虛增未來年度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長率等方式規避財政承受能力10%“紅線”。
對于出現以下情形的,嚴禁新項目入庫:使用者付費比例低于10%的項目;存量項目附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或未按規定辦理資產評估及備案、權屬轉讓、變更審批手續的項目;
從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中安排PPP項目運營補貼支出的項目;含本項目財政支出責任的情況下,本級所有PPP項目財政承受能力占比大于7%的地區;審計、巡視、監督等發現問題未整改到位的地區;財政支出責任已形成違約的地區;其他不符合國家和省相關規定的情形。
存在以下情形的項目應予以退庫:
準備、采購階段的項目一年內未轉入下一階段;項目發起人或實施機構已書面確認不再采用PPP模式實施;不符合規范運作要求且未按要求整改;政府和社會資本達成一致退庫;其他應予以退庫的情形。
通知要求,合規開展采購,嚴禁新增債務。實施機構應科學合理編制政府采購文件,按照批復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控制投資規模。政府采購確定的PPP項目合同核心條款應與實施方案、物有所值評價報告、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報告保持一致。若調整變動的,須在PPP項目合同簽署前,重新履行評審及報批手續。簽署的PPP項目合同,禁止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
行業主管部門(或實施機構)應按照預算編制程序和要求,將PPP項目合同中符合預算管理要求的下一年度財政資金收支納入預算管理,報財政部門審核后納入預算草案。不得出現政府支出責任應付未付等情形,切實維護政府信用。
實施機構在項目所屬行業主管部門的指導下開展PPP項目績效管理工作。項目建設期應結合竣工驗收開展一次績效評價,分期建設的項目應當結合各期子項目竣工驗收開展績效評價。項目運營期每年度應至少開展一次績效評價,每3—5年應結合年度績效評價情況對項目開展中期評估。
政府承擔的年度運營補貼支出應與當年項目公司(未設立項目公司的為社會資本)績效評價結果完全掛鉤。建立完全與項目產出績效相掛鉤的付費機制,不得通過降低考核標準等方式,提前鎖定、固化政府支出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