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9月2日審議通過《關于貫徹落實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意見的行動方案》(簡稱《方案》),提出66條具體措施,包括推動廣州期貨交易所、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落地,以及開展不動產跨境抵押登記,試點允許港澳居民將其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購買的自住住宅抵押給港澳銀行,便利港澳居民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購房。
《方案》圍繞推進重大項目和平臺建設、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推進穗港澳資金融通渠道多元化、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創新水平、切實防范跨境金融風險六個方面提出了66條具體措施。
《方案》提出,推動廣州期貨交易所落地,在廣東自貿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目前,廣州正在配合國家有關部委做好交易所落地及交易品種研究儲備。與此同時,支持符合條件的港澳保險機構在南沙區設立經營機構;推動在南沙區設立港澳保險服務中心,為在內地工作或居住并持有港澳保單的港澳居民提供人身保險和醫療保險的售后服務。
《方案》還提出,支持港澳金融機構參與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統一的綠色金融標準,并逐步向國際標準接軌。發揮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功能,搭建粵港澳大灣區環境權益與金融服務平臺,推進碳排放權抵質押貸款等碳金融業務。開展碳排放權交易外匯試點,支持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以外匯或人民幣參與大灣區內地碳排放權交易。
值得關注的是,《方案》明確支持廣州地區銀行向港澳地區機構或項目發放跨境貸款;支持港澳銀行在穗分支機構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貸款服務。支持廣州開展不動產跨境抵押登記,試點允許港澳居民將其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購買的自住住宅抵押給港澳銀行,便利港澳居民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購房。
《方案》還提及擴大跨境資產轉讓業務試點,支持設立人民幣海外投貸基金,支持內地非銀行金融機構與港澳地區開展跨境業務,開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跨境投資試點。完善保險業務跨境收支管理和服務,對包括境內居民因到港澳旅行、留學和商務活動等購買的港澳地區個人人身意外險、疾病保險等可兌換的經常項目交易,指導廣州地區銀行提供便利的理賠、續保、退保等跨境資金匯兌服務。
根據該《方案》,廣州還將開展境外人員境內移動支付試點。廣州將支持規范設立粵港澳大灣區相關基金,引導港澳地區及海外各類社會資金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基礎設施建設等重大項目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支持非投資性企業開展股權投資試點,推進粵港澳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開展金融債券、公司債券、征信產品等多方面合作;擴大粵港澳大灣區內人民幣跨境使用規模和范圍,推動人民幣在粵港澳大灣區跨境便利流通和兌換。(記者 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