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困難有可能是病,還能治?近日,記者走訪開設“學習困難”門診的廈門市仙岳醫院了解到,這類診室一號難求,小學生是主要就診群體。
值得注意的是,該門診并不是兒童專屬,40歲的上班族也有學習困難——上班注意力不集中、開車時容易走神,還有外地考研的大學生特地趕來看病……通過治療真的能從“學渣”變“學霸”嗎?記者咨詢相關主治醫師了解情況。
現場
【資料圖】
小學生為主要就診群體
家長直呼“一號難求”
昨日上午8時許,仙岳醫院的學習障礙專病門診剛開診,門口就已經站著正在排隊等候的家長們。記者了解到,該門診開設近兩年以來,一直是仙岳醫院的熱門門診之一,提前一周放的號往往很快就被一搶而空。
市民彭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兒子在課堂上小動作很多,情緒難以自控,今年5月她帶著孩子來到該門診治療。經診斷孩子有輕微的多動癥,在進行兩個多月的治療后情況有所好轉。“孩子治療后恢復得很好,現在上課已經不會亂動了。”彭女士說。
走訪中還有家長直呼該門診“一號難求”。“太難約了,為了搶號提前一周就開始蹲守。”林女士說,因為發現兒子在平日里注意力不集中,決定帶孩子前來就診,希望能改善他的注意力。
廈門市仙岳醫院兒童青少年心理門診主任、學習困難專病門診副主任醫師李韻告訴記者,接診以來,“學習困難”門診呈現患者年紀偏小、年齡跨度大的特點。“診室患者大多以小學生為主。”李韻說,患者普遍表現為學習成績不佳、學習效率低下、對學習不感興趣等。
此外,不少計劃考研的大學生、已參加工作的成年患者也會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忘事等原因前來問診。“之前有位40歲的男性患者,開車經常走神闖紅燈。”李韻說,該患者治療后,反映自己之后一星期開車沒有再出現走神的情況。
就此李韻表示,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若長期出現學習效率低下、注意力無法集中等癥狀,都可以到醫院尋求幫助并盡早干預治療。
醫生
“學習困難”誘因多
治療效果因人而異
李韻介紹,各種神經發育問題、情緒和精神心理障礙、文化和環境不利因素都有可能導致“學習困難”。其中,由于神經發育問題造成的“學習困難”包括精神發育遲緩、孤獨癥等;而另一種常見的情況是“學習障礙”,包括閱讀障礙、書寫障礙等。上述情況都有可能讓患者產生學習能力不佳、學習效率低下、對學習不感興趣等表現。
李韻介紹,每次15到20分鐘的面診會詳細詢問患者的學習、生活情況、既往病史、情緒狀態等,并結合智力測驗等方面的報告進行分析解讀,幫助患者鑒別出現“學習困難”究竟是生理原因還是心理原因,再制定專門的治療手冊展開針對性的用藥或訓練治療。
不過,來“學習困難”門診問診,是否真的能讓人變身“學霸”?李韻表示,因為導致“學習困難”的原因復雜多樣,每位患者的治療方案和效果也因人而異。“如果是因精神發育遲滯等情況引起的,目前沒有可用藥物,需要長達數年的康復訓練才有效果;而如果孩子本身的學習能力沒有問題,是因情緒或學習效率引起的學習困難,通過藥物治療后短期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李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