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孩子的畫作在法國盧浮宮展出!6月4日,首屆小莫泊桑杯·國際藝術聯創巡展法國首站在巴黎盧浮宮卡魯賽爾廳盛大開幕。500多幅匯集想象力與創造力的作品參展。這些作品來自全球各地,歷經層層征集、篩選,其中,有45幅作品出自廈門孩子之手。
小莫泊桑杯·國際藝術聯創巡展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世界聯合會與法中交流促進會共同發起并主辦。該活動邀請五位現居法國的國際藝術大師,以法國小說家馬賽爾·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第一卷中提到的斯萬城堡為原型,創作5幅“未完成”的作品,邀請世界各國兒童用天真爛漫、天馬行空的想象,共同完成這5幅“未完成”的作品,實現“聯創”。
這場跨時空、跨地域、跨文化的神奇藝術對話,吸引了全球20多個國家的數千名小創作者參與。活動主辦方還在藝術聯創巡展中特別開設“星星單元”,鼓勵特殊兒童的創作熱情,進而推動全社會對孤獨癥群體給予更廣泛的關注。來自廈門市特殊教育學校、同安區特殊教育學校、集美區特殊教育學校等學校的孩子們一共創作了102幅優秀作品。最終,45幅入選金獎作品被送往法國參加國際巡展。
高莉庭的畫作《無聲的對話》參加國際藝術聯創巡展。
【人物特寫】
將手語融入作品中 “說”出對世界的愛
此次,廈門市特殊教育學校共有10幅金獎作品送往法國參展。該校六年級學生高莉庭的作品《無聲的對話》是其中之一。
高莉庭是一名聽力障礙女生。她的畫中有一個身著藍色長裙的中國女孩坐在百年城堡前,眼神專注,思緒涌動。畫中還有一個小女孩,畫的是她自己。“她把自己包裹在畫面的正中心,她的話語無聲地穿過漫天流云,穿過瘋長的綠色植物,似乎想要與天地對話,如同靜謐的黑貓,躲藏在火紅的碩果之間,少有人能輕易發現無聲的美。”指導老師楊雅文介紹,莉庭將手語融入作品中,表達出自己對世界的愛。
高莉庭原本就讀于我市一所普通公辦小學,去年才轉入廈門市特殊教育學校。她在半歲左右時被確診患有重度聽力障礙,后來雖然做了康復訓練,也佩戴了人工耳蝸,但補償效果差,基本聽不清。她的媽媽賴女士說,莉庭從幼兒園中班開始學畫畫,先后學過兒童畫、卡通畫、油畫、漫畫等。學畫畫對語言的依賴相對較少,莉庭可以通過眼睛觀察學習,遇到不懂的,老師一畫她就明白了。她對畫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做作業需要大人監督,唯獨畫畫不用”。莉庭也夢想著長大當一名畫家。
在普通小學就讀時,因為聽不清,莉庭的學業基礎很差。讓賴女士意外的是,進入特教學校不到兩個月,她就學會了手語。“這里上課的節奏比較慢,學生比較少,老師對孩子的關注也更多。”賴女士說,女兒學習變自覺了,還在學校學了薩克斯,參加各種活動,更自信了。
“我們是采用雙語教學,口語、手語一起用。”班主任孫瓊花說,入學一年來,莉庭進步很大,她的語文、數學成績已經達到班級中等水平,也會積極參加各種課外文體活動。“六一”兒童節,她還主動報名參加學校的文藝匯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