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洽在‘浙’里,勢聚云端”為主題的第22屆中國浙江投資貿易(網上)洽談會開幕。簽約外資項目達81個,涉及投資額970億元,涵蓋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互聯網+”等眾多領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招引外資的難度在增加。而在浙江,憑借營商環境優勢,境外企業投資依舊活躍。作為宏觀經濟的重要調控方式,稅收在“穩外資”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疫情發生以來,浙江省稅務部門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提升稅務服務質量,創造良好的投資發展環境,使浙江持續成為具有競爭力的外商投資熱土。
政策輸血穩存量
“中國把優惠政策加碼,讓更多市場主體從中受益,這就是我把公司設在中國的原因。”收到400多萬元的退稅,漂萊特(中國)有限公司法人斯帝芬·布羅迪說。
1996年,美國商人斯帝芬·布羅迪選擇在浙江德清創辦企業,二十多年來,企業發展壯大為亞洲最大的樹脂生產基地,年產各類樹脂1萬噸以上。當全球經濟被疫情籠罩,國外不少企業為利潤下降而感到擔憂時,斯帝芬·布羅迪對中國市場依然充滿信心。“產品出口退稅率從10%提升到13%,預計可以為企業帶來近1000萬元的收入,可以抵消疫情對經營造成的沖擊。”
保護存量外商的合法權益,對穩定外商在華投資預期,穩固在華投資長期經營有著重要意義。企業復工復產以來,國家稅務總局浙江省稅務局深入了解存量外商投資企業的困難與問題,針對外資企業在復工復產中面臨的資金周轉、融資等難題,加大落實出口退稅政策力度,進一步壓縮無紙化退稅各環節辦理時間,做到退稅資料即到即審,以政策快兌現為企業“輸血造能”。
對此,歐文斯科寧復合材料(中國)有限公司的負責人PAUL WEI深有感觸。今年以來,企業通過“非接觸式”辦稅的方式共申請出口退稅5次,累計享受出口退稅超過540萬元。及時到位的出口退稅款,有效緩解了資金周轉壓力,給了企業持續發展的“底氣”。目前,PAUL WEI投資的另一家企業——歐文斯科寧(杭州)玻璃纖維有限公司即將開工投產,預計經營規模將達到歐文斯科寧(中國)的50%左右。
服務提效促增量
稅費優惠政策為企業帶來信心和底氣,優質的營商環境更增加了企業追加投資的決心。
位于浙江縉云的肖特新康藥品包裝有限公司,是世界五百強德國肖特集團在中國設立的三大生產基地之一。在本屆浙洽會上,肖特新康藥品包裝有限公司宣布將第4次擴大在華投資,擬投入4390萬美元,在縉云工廠新建玻璃管制品自動生產線。新項目建成落地后,縉云工廠將成為肖特新康醫藥事業部在全球16個工廠中最大的一家。
“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挑戰,浙江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傳遞出復工復產的積極信號。”肖特新康藥品包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躍鳴說,今年2-5月,企業累計減免社保費170余萬元。疫情發生以來,縉云縣稅務局除了落實稅費優惠政策“穩”住外資企業投資信心,還在“優”化服務上下功夫,對肖特新康這類重點復產復工企業開通“專人對接實時反饋”的訂制服務,落實駐企服務員跟蹤企業重大項目進展。
在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嘉善,今年5月,華瑞賽晶電氣設備科技有限公司的IGBT功率半導體項目正式開工。在得知該公司的投資方香港賽晶亞太有限公司擬將留存的未分配利潤再投資于IGBT功率半導體項目后,當地稅務局派出政策輔導小組為企業解答辦理境外投資者利潤再投資遞延繳納預提所得稅的相關事宜。在稅收優惠政策支持下,項目出資款年初已全部到位。
華瑞賽晶財務負責人蕭華介紹,2019年華瑞賽晶在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社會保險費等方面均享受到了減免,累計減免稅費超3000萬元。今年上半年企業可享受社保費減免等優惠60余萬元,同時1-5月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超過1000萬元。
精準紓困賦能量
疫情期間,中國經濟展現出的強大韌性,不少外資企業選擇轉戰中國市場。對于綜合保稅區“來料在外、銷售在外”的“兩頭在外”企業來說,抓緊開拓中國市場,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的需求顯得尤為迫切。
在此背景下,深入貫徹落實“在綜合保稅區推廣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政策”,幫助企業進行精密測算和倉庫改造,并就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建賬建制要求、出口退稅注意事項等相關內容進行專門輔導是浙江稅務部門作出的應對之策。
成立于2002年的中日龍電器制品(杭州)有限公司就是被列入試點范圍的外資企業之一。成為試點對象后,企業向綜合保稅區外的境內對象銷售貨物時,對方無需再向海關報關進口。這一轉變,大大降低了企業的運作成本,讓外商投資企業得以“輕裝上陣”。
“試點政策的施行恰好切中我們所需,為我們打開了方便之門,使得中日龍的產能得以充分釋放。”中日龍總經理趙金亮表示。
自5月份開始試點以來,僅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中日龍已開具了230萬元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預計中國市場全年銷售額將達1800萬元以上,占比將提升至全部銷售額的30%左右。
“加入試點后,今年一年大概可以省下120萬元的稅費成本。我們打算用省下來的錢進一步延伸塑膠產業鏈條,努力向高端醫療設備、汽車配件、新能源等精密產品領域發力。”談及未來發展,趙金亮充滿信心。(記者 錢晨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