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家口冬奧核心區,雪上項目在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輪番競技。冬奧期間,在這里舉行的每一場頒獎儀式,都由來自漳州的聲音開啟。漳籍女孩蘇穎瑩聲動冬奧,她用法語向世界播報頒獎消息。
最先發聲
看似程序簡單,背后卡點走位縝密
“依照奧組委規定,頒獎儀式須使用三種語言播報,而法語作為奧運會第一官方語言,最先發聲。”負責此次冬奧會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頒獎儀式法語播報的蘇穎瑩,是出生于龍海區港尾鎮的一名漳籍女孩,她告訴記者,如今她已完成三場頒獎儀式的播報。
“作為整場頒獎儀式首個發出的聲音,難免有些緊張。”回憶起首次播報時的心情,蘇穎瑩難掩心中激動,“總擔心自己念錯了,所以都會先熟悉頒獎嘉賓信息,并實時關注比賽動態,預判可能登上領獎臺的運動員,提前做好充足準備,確保圓滿完成奧組委要求的播報‘零失誤’。”她告訴記者,首場播報時她還“偷偷”給自己錄了音回家復盤,發現不足之處及時提升,有了第一次的經驗,之后播報便能更從容。
蘇穎瑩在播報現場
“冬奧會的頒獎儀式看似程序簡單,背后卻是縝密的卡點走位。”蘇穎瑩說,“播報時必須眼、耳、口并用。眼睛實時盯著現場畫面監視器,關注工作人員和運動員走位,耳朵則必須仔細聆聽現場音樂,每次開口都必須精準踩在節奏點上,同時還得保證口中播報準確無誤。”這一切除了考驗播報員的綜合素質之外,也離不開前期的訓練。據蘇穎瑩介紹,自1月28日進入閉環管理區以來,播報員們就在各自崗位上進行了幾次的全流程播報彩排,這為正式頒獎的順利進行打下堅實基礎。
“外行”播音
觀看往屆解說視頻,模仿播報方式
蘇穎瑩初中時就有著較高英語水平,就讀于外國語學校的她有著更多外語學習的機會,在母親建議下她選擇多修了法語。“母親說法語是聯合國通用語言之一,且掌握多門語言在今后有更多發展可能。”蘇穎瑩回憶起學習法語過程時感嘆道,“語言本身是枯燥的,但通過一門語言去打開新的世界卻十分有趣。我覺得趣味完全戰勝了乏味!”
高中畢業后,蘇穎瑩被保送至外交學院就讀法語專業。去年10月,奧組委來到外交學院選拔法語播音員,她提交了簡歷。“雖在語言方面問題不大,但由于自己不是播音專業的學生,播音方式方法仍然較為欠缺。”在模擬播音面試之前,蘇穎瑩觀看了大量往屆冬奧會法語解說視頻,嘗試模仿其中播報方式。最終,她與其余三名同學一塊入選,在經過專業發聲方式訓練、尋找最佳音色訓練后,分赴張家口各賽場承擔播報任務。
初到國家跳臺滑雪中心的蘇穎瑩即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她說,“這個場館真的太酷了!作為我國首個符合國際標準的跳臺滑雪場館,不管是配套音響還是其他硬軟件設備均齊全且先進。”她的言談中溢出藏不住的自豪,“這次冬奧經歷讓我切身感受到我國冰雪運動的巨大進步,有了‘雪如意’,相信我國雪上運動項目將有更大發展。”
除夕夜,蘇穎瑩和同住的幾名同事在閉環管理區里觀看了春節聯歡晚會,這是她第一次沒回家過年。父母在視頻通話那頭提醒她注意做好防疫,希望她用平常心穩定發揮。“這給我減輕了不少壓力,也增強了很大信心。”
往年的春節,蘇穎瑩會跟隨父母回到龍海港尾探望爺爺奶奶,和兒時的玩伴約個“烤地瓜”局,過個溫暖而有情懷的農歷新年。而今年,她更希望圓滿完成任務,結束隔離后回到學校繼續學習大學課程,用刻苦努力回報老家親人一直以來的無條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