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姝辰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那么如何才能讓這些失能家庭和失能老人從“困境”中走出來,讓失能家庭成員安心工作生活,讓失能老人安享晚年呢?為解決這一難題,青島在全國率先建立了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簡稱“長護險”),從2012年到2023年,用十一年時間打磨“長護險”,為失能失智老人得以安享晚年開辟新路徑,提供新保障。
(資料圖片)
青島市醫保局延緩失能失智項目進社區
家住青島市即墨潮海街道河南楊頭社區的王大爺今年76歲,有高血壓,腦出血等病史,下肢無力,無法自主站立行走,需人攙扶,右手半肢癱瘓無力,大小便失禁。看護他的兒子告訴記者:“我自己腰不太好,一個人無法幫他翻身,家里的經濟條件請保姆也不現實,真是身心俱疲。”王大爺面臨的難題,在青島這座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城市并不罕見。如今,得益于長護險的出現,王大爺不僅有專門的護理人員上門照看,還能夠進行報銷,大大緩和了這個小家庭的經濟壓力。
記者了解到,早在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立之初,青島就同步開始探索“家庭病床”、“老年護理”等失能保障模式,多年來從未放慢完善探索的腳步。2012年在全國率先建立了長護險制度;2015年將保障人群由參保職工擴大到城鄉參保居民;2016年被確定為首批國家長護險試點城市;2017年保障重點延伸到重度失智人員;2018年突出整合式照護服務特點,增加職工生活照料待遇;2021年歷經多年試點制度再升級,建立了城鄉一體的長護險制度,實現了職工和居民護理保險兩項制度的公平統一。一路發展到今天,長護險制度已覆蓋917萬參保職工和居民,累計支付長護險資金47億元,惠及10萬余名重度失能失智人員及家庭。
市北區大港街道普吉新區開展高血壓講座
若能在健康的時候進行有效地預防,就可以減少和延緩失能失智發生,也能夠降低護理的負擔。為此,青島市在全國率先試點基本照護保險的基礎上,結合青島實際,大膽探索創新,把保障關口前移,于2019年建立了預防和延緩失能失智保障機制,重點面向60歲以上老年人及其家庭照料者開展延緩失能失智理念知識、技能方法宣傳。開展醫療護理和基本生活照料等專業訓練,以及失能失智篩查及功能維護訓練。同時開展家庭照料者交流培訓,傳授照護技巧,舒緩家屬情緒,提高患者及家庭生活質量,將保障范圍擴大到輕中度失能失智人員及高危人群,延緩其進入重度失能失智的發展進程。李滄區大棗園社區李阿姨今年68歲,三年前被認定為輕度失智,納入了重點監控人群。參加延緩失能失智賦能訓練后,李阿姨認真學習,熟記動作要領,回家堅持每天訓練。經過半年的努力后,李阿姨病情好轉,改善了認知狀態,并維持在正常水平,達到了延緩失能失智效果。
青島市醫保局延緩失能失智項目進社區
目前,青島在全市建立了21個認知癥友好社區和27個延緩失能失智教學示范點,為老人進行認知癥篩查、賦能訓練,對照護人員進行技能培訓,營造了失能失智早發現、早干預的良好社會氛圍。
青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年齡增大,老年人的自理能力逐步喪失,若能做到提前干預,就能有效延緩失能失智發生,康復訓練也能夠幫助老年人恢復部分自理能力。開展失能失智預防干預活動,有助于減少和延緩老年人失能失智情況的發生和發展,降低照護成本,減輕家庭負擔,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
青島市醫保局延緩失能失智項目進社區
作為曾經的“破題”者,青島市如今更是“解題”人,在借鑒過往試點經驗基礎上,繼續為完善長護險制度探求更優解。青島長護險制度實施十余載以來,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不斷完善與發展,實現了從職工到居民、從失能到失智、從服務到預防、從單一籌資到多元籌資,從解決醫療護理到保障生活照料、從城鄉不均衡到城鄉統一的 “六大轉變”。僅2022年幫助5.21萬名重度失能失智老人享受醫療照護和生活照料,較大地減輕了相關人員的家庭負擔。
未來,長護險制度的不斷完善,將更加順應民意,緊貼社會需求。在應對老齡化的道路上,青島市將實施長護險提質增效行動,更好地保障重度失能失智人員的醫療照護需求,努力建設更加完善、更可持續、更符合群眾需要的長護險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