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記者探訪的大致路線圖
作為青島主城區“綠肺”,浮山森林公園整治建設一直備受市民關注,昔日的登山小路如今新增了木棧道、鋪設上了瀝青路,大大方便了游人登山游玩。3月底,記者耗時3個多小時、騎行11公里,繞浮山主山脈一圈,全程體驗了大角度上坡、俯沖式高速下坡、抬車爬臺階路等,體力透支的記者曾幾次想放棄,最終克服艱難險阻,完成全線繞行,用鏡頭記錄浮山綠道全程的美景。而位于福州北路、銀川西路、同安路及勁松三路合圍區域的徐家東山,作為浮山森林公園的一部分,同樣在進行山體升級改造及綠道建設,這里改造完成后將成為市民休閑游玩的另一好去處。
急轉彎上下路
狹窄的山路
剛登上山時,有市民在此練習樂器
山上的廢棄碉堡
4月13日,記者騎行山地車,從市南區福州北路的徐家村東山入口處登山,認真負責的門衛師傅讓記者用手機進行防火碼掃碼登記,并用儀器檢查身上是否攜帶火種等。掃碼進入后,映入記者眼簾的就是一處新建的運動區和瀝青路。多年前,記者曾經來過此處,當年還是狹窄的山路。相比起浮山主脈,徐家東山的道路起伏坡度更復雜,如果想順利騎行十分有難度,爬坡時非常累、下坡時快速沖刺轉彎會十分危險,記者不斷在騎行與步行間轉換。一路上,已經改造的山體小路,除了路面硬化外,一旁還設置了護欄等,不到10分鐘的時間,記者全身已被汗水濕透。如果想要去往徐家東山山頂方向,擺在面前的就是一條曲折的石臺階路,開弓沒有回頭箭,為了完成探訪工作,記者抬起幾十斤的山地車踏上石臺階路往山上走,走完這處石臺階路,還有一處木質的臺階路伸向山頂方向,等抬車走完了這兩處臺階路,記者的體力耗費太大,但是映入眼簾的城市景觀,足以吸引人停下來稍作休息看個風景,山下南側就是銀川西路,山對面就是改造中的浮山主脈。
記者抬著山地車艱難登山臺階路
記者抬著山地車艱難登山臺階路
運動區
由于這座山,少有人從福州北路登山口上山,所以從踏上前面的兩處臺階路開始,記者沒有在這里見到游人,只有呼呼的風聲和鳥鳴聲。就在記者休息時,聽到遠處草叢中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音,記者仔細觀察發現原來是一只野兔,還沒等記者拿出長焦鏡頭靠近它,它就快速地鉆入了山林中,好在記者用手機拍攝了它的一段視頻。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已經很難見到野兔了,這說明此處的生態保護做得非常好。
遠處警惕性很高的野兔
再往前走,行人可以順著一條一米寬的小路前行,但是記者帶著自行車卻沒法前行,擺在記者面前有兩條“路”可選,要么原路下車、要么從一處不是特別陡峭的山坡上穿越到達山中腰,為了探訪到底,記者選擇了后者線路。上山容易下山難,記者推著自行車艱難地到達了半山腰,這里就是一條石板路,路邊的綠化已經在前些年建成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提升。繼續前行,這條石板路與前幾年建成的浮山香苑山體公園相接,看到這里熟悉的景象,讓還在納悶這條路到底通到哪里的記者終于松了一口氣。由于中午天氣晴好,不少市民帶著孩子來這里游玩。由于此處的山體公園已經成型,道路等設施相對完善,記者順著山路騎行可以到達銀川西路上的浮山香苑入口處,從福州北路附近入口出發到此處下山接近兩個小時,徐家東山盡管只有5公里左右的山路,但是記者感覺相比3月底那次11公里的騎行浮山更累,自己對此次探訪進行了總結:此山風景雖美,但不宜騎行!
與山地車一起到山頂的記者
此前建好的浮山香苑,每天都有市民來游玩
更新后的石板路
對于徐家東山的升級改造及綠道建設,4月14日,記者采訪到了負責該區域浮山綠道市北段規劃設計的青島市園林院工作人員李軍,他向記者介紹,徐家東山作為浮山森林公園的一部分,目前正在進行升級改造和綠道建設,在山體公園現有的基礎上,進行了地面更新和林木撫育,包括新建排水設施、石板路翻新、綠化景觀提升,公廁和驛站正在建設中,近期將建成,徐家東山整體工程進入收尾階段。
山坡上的綠化正在提升
隨后,記者從市北區浮山新區街道了解到,為進一步守護山林寶貴自然資源,浮山新區街道開啟“掛圖作戰”模式,強化危機意識,壓實山林防火責任,形成“人防+物防+技防”的山林防火立體化防控格局。街道帶班領導和值班人員靠前掌握浮山和徐家東山的火險等級、火情動態、撲救隊伍和物資儲備等情況,積極開展了山林火災、事故救援等可視化指揮系統專項拉練。一旦發生火災,街道聘請的第三方專業救援隊伍會協同消防人員,對突發火情進行有效響應和專業處置。另外,街道利用“數治浮新”平臺、視頻監控系統開展衛星遙感監測、高山遠程監測以及無人機專業巡查等科技手段,進一步擴大監管區域、增加巡查頻次,及時有效消除火災隱患,實現對浮山市北區域全覆蓋智能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