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為了紀念杭州慈善家丁丙先生的190周年誕辰,理想村、浙江省德潤公益基金會和浙江盛和塾聯合舉辦的家慈善理想文化周活動開幕。丁丙紀念館落地浙江省余杭區閑林埠理想村,占地300多平米,由何家臺門改建而成,較為全面展示了丁丙在慈善、藏書和實業方面的事跡。德潤公益基金會承接丁丙紀念館的運營工作,并在開幕式上進行了德潤公益基金會入駐丁丙紀念館的揭牌儀式。德潤公益基金會致力于挖掘傳統慈善文化,傳承丁丙的慈善精神,以慈善踐行,在新時代下復興、傳承和創新中國慈善文化精神。文化周活動將持續一周,通過家慈善論壇、公益講座、公益通關、熒光夜跑等過豐富多彩的公益活動,幫助人們了解閑林老街的歷史和文化、宣傳優秀公益項目,引導公益參與精神。
下午,主辦方邀請了公益資深研究者、家訓研究者、丁丙研究專家、企業家、以及公益實務人士等多方嘉賓,舉辦首屆家慈善論壇,旨在通過“家”這個凝聚了中國人精神和情感的港灣,來激發內在于個人、組織中的慈善動力。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王振耀院長發表了“家國興善,華夏固本——共同富裕中家慈善的獨特價值和重大意義”的主題演講。王院長提出,家之善為中華文明之本,至善是修養之基礎,是家國情懷之源。家慈善有獨特的品格,是以孝為本的倫理,耕讀傳家的美德,是天下為公的擔當精神。這也形成了儒商,例如丁丙這樣為代表的士紳群體的公共品格;是丁丙一代的慈善創舉,杭州慈善聯合體背后的文化根源。
王院長還提出,共同富裕來源于古老的中華文明,以家為本位的自耕農經濟具有強大的共富品格,我國人民有勤勞致富的傳統,長久以來的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結構就排斥兩極分化。在長期的社會歷史發展中,家慈善就在家庭關系、鄰里和諧上發揮了重大作用。不僅如此,從家到國到天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家慈善是個人修身的基礎,也是形成慈善社會氛圍的良好基礎,在這個意義上,共同富裕和家慈善互為表里。王院長由此提出共同富裕中的一個重大社會議題,即如何將家慈善和共同富裕緊密集合起來?并期待家慈善論壇持續在理論和實踐方面持續來探索這個重大議題。提出家慈善,認識家慈善,擔負升華商業文明、推動社會價值引領商業價值潮流的使命。
北京家風研究者詹乃德先生受邀進行了家風家訓和家族傳承之間內在關系的的分享。詹乃德先生提到,相比較西方的基督教倫理不同,中國人的倫理關系起點是家庭,家庭是社會最小的單元,而不是西方世界的個人。所以,熱愛家庭,就是我們熱愛社會、熱愛祖國的起點。既然中國的人際關系的起點是家庭,那么處理好家庭問題,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建設好家庭的關鍵在于有良好的家風和家訓。詹乃德先生以錢氏家訓和范氏家訓為例,介紹這些家族興旺的秘密,就在于團結友愛,竭誠奉獻,熱衷慈善,奉報社會,最終形成強大的家族,綿延數十代。所以,先富起來的一批人,應該讓子女樹立遠大的志向,有大的格局,有一顆利他之心,奉獻給國家和社會,由此才能真正實現家族的傳承與發展。
浙江省歷史學會副會長、浙江大學兼職教授周膺先生是丁丙的資深研究專家。他認為,中國歷史上有許多慈善人物,相比之下丁丙因實力有限不是最大的個人慈善資本捐獻者,但他以自己特殊的能力和魅力爭取和整合的社會資本卻是相當可觀的。左宗棠在太平天國戰爭中收復杭州后,將杭州的重建重任委托于丁丙。丁丙擔任杭州善舉聯合體總董15年,并在此后實際主持16年,直至去世,共約31年。杭州善舉聯合體事實上履行了“市政府”的大部分職能,幾十年全面承擔著杭州的民生事務。丁丙不僅為之操勞一生,而且用盡全部實業收入。丁丙臨終口占詩云:“分應獨善心兼善,家守清貧書不貧。丁丙不僅做到了“獨善”,更是做到了“兼善”。周膺先生建議,杭州的慈善文化發源很早,又有丁丙這樣的世界級人物,應當以此為基礎打造“善城杭州”品牌。
德潤公益基金會創始人、冠盛股份董事長周家儒先生也深深意識到了家族傳承中善的力量,因此設立了德潤公益基金會,希望能夠帶領家人系統持續地進行公益慈善事業。周先生說他和丁丙先生雖處于兩個不同的時代,但他們的理想追求是一致的,這也是德潤基金會入駐并承接丁丙紀念館的運營工作的原因。他希望在新時代下復興、傳承和創新中國慈善文化精神。
周先生說到,家族的金錢財富可以因為歷史的變故而灰飛煙滅,丁丙當年的紗廠和典當行因為時代變遷已不復存在,但是家族的精神,因他的善舉而搶修的《四庫全書》,祖孫三代人耗時百年、用了畢生的精力和心血收集珍藏了西泠八家的600多方印章是不可磨滅的財富。丁丙先生杭州善舉聯合體的善舉,在慈善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今天企業家的標桿。
周先生說到,今天我們這代企業家,辛苦打拼一生,將自己創造的事業和財富傳之后代,是我們畢生的奮斗目標。然而越來越多二代從國外留學回來后,他們覺得父輩的事業既沒有成就感,也沒有一種崇高感,不愿意接班。這也讓我們意識到,物質財富傳承不能離開精神財富傳承。如果只是一味的給孩子花錢,把財富傳承給他們,他們并理解金錢背后的含義,以及財富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那么家業是守不住的,正所謂富貴傳家不過三代,道德傳家十代以上。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事情,需要企業家通過自身的努力,言傳身教率先垂范,他們的孩子看到,才有可能逐步改變。這也就是為什么“家慈善”在今天對于企業家們來說如此重要。通過做慈善,從父到子傳遞正確的價值觀,讓家族精神源遠流長,增強家族的凝聚力。企業家的孩子們能夠獲得真正的價值感,榮譽感,并為成為家族中的一員感受自豪。
擁有20多年公益慈善實務工作經驗的、云南連心社區基金會的發起人向榮女士,分享了兩個家族慈善與社會工作合作的案例。家族慈善通過與專業社會工作機構的合作,在云南的鄉村地區,通過科學的社會工作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浙江盛和塾的企業家嘉賓、蘭迪律所、承心家辦的專業人士嘉賓亦從各自的行業和角度,圍繞家慈善是什么,專業人士如何為家慈善貢獻自己的力量,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