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北汽藍谷對品牌和產品進行了重新定義,在研發、制造、營銷等方面進行了更具廣度和深度的改革,逐漸呈現出新科技和互聯網組織的特征,成了“最不像國企的國企”。
從近日北汽藍谷披露的2021年業績來看,營業收入達到86.97億元,同比增長64.95%,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達到49.85億元,現金流實現轉正。業績數據表明,北汽藍谷的經營狀況正在穩步回升。
1、逾越鴻溝
“今天的汽車產業已經不是傳統制造業,而是妥妥的ICT產業了!”在北汽藍谷董事長劉宇看來,汽車產業模型和商業模式都將發生巨變。今天,車不再是交通工具,而是即將流行的消費類電子產品,有巨大的流量紅利等待開采。
早在四年前,北汽藍谷就已洞察到這場數字化變革。變革到來時,芯片、算法、人工智能都將是傳統汽車制造企業的能力盲區。如何逾越這條數字鴻溝呢?與IT和互聯網企業強強聯合,是可行之道。于是,北汽藍谷與華為一拍即合,構建了一套“北汽藍谷整車硬件+華為軟件”的能力體系,并成就了今日之極狐。
于是,北汽藍谷產品發生了質變,芯片、算法、互聯網技術、高精地圖、人工智能等元素正在成為車型的增量部件。與華為合作推出的極狐阿爾法S HI版,更是呈現出“智慧生物”特征。
去年春天,極狐阿爾法S HI版在上海城市道路上無干預自動駕駛的視頻引起轟動。這款車被媒體視為高等級輔助自動駕駛元年到來的標志。它不僅是全球第一款量產的高等級輔助自動駕駛車型,還是第一個華為智能座艙搭載產品,第一個750V高壓平臺超級電動產品,第一個無線充電量產產品,第一個全冗余架構量產車。
ICT轉型的背后,是北汽藍谷整合產業鏈優勢技術資源的有力把控。通過與華為、百度、麥格納、寧德時代等戰略伙伴攜手,快速構建起符合汽車智能化時代需求的產業鏈生態。可以說,極狐汽車是純正的“豪門出身”,少走了很多彎路,在豪華純電智能汽車市場中占位。
2、頂級品質
為了ICT轉型,北汽藍谷洞察了很多。除了跨越數字鴻溝的強強聯合,還有整車制造方面的持續發力。
北汽藍谷的制造能力,需要和世界級對標。當年,北汽藍谷把目光鎖定于有著110年歷史的麥格納。麥格納擁有350萬輛豪華車的生產制造經驗,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商之一。北汽藍谷與麥格納聯手,投資60億元建設北汽藍谷麥格納汽車有限公司,全流程導入麥格納生產工藝及質量體系。麥格納制造代表全球最高水平的制造,極狐品質也等于歐洲豪華汽車標準。
當然,北汽藍谷也在持續武裝自己。2016年,北汽藍谷啟動了全冗余純電平臺BE21平臺的開發項目。把軟件定義汽車作為核心理念,同時將北汽藍谷十余年的電動汽車發展經驗及技術積累注入動力系統、電池系統和電子電氣EE架構等部分。悉心打磨四年后,BE21平臺正式瓜熟落地,誕生于該平臺的量產車型極狐阿爾法T和阿爾法S。
對于極狐,市場最初有懷疑態度,曾有媒體把極狐和兩個強大競品進行碰撞實驗,也有媒體把極狐拆解研究,結果一再證明極狐擁有過硬的品質,其架構、車身扭轉鋼度、涉水能力等,都被稱為是“行業的天花板”。
3、用戶至上
北汽藍谷已然越來越不像國企,更像是互聯網企業,因為其用戶思維越來越濃郁。
在北汽藍谷內部,但凡提及業務策略,總會以產品定義為核心,整合內外部資源,吃透特定人群,擊穿特定場景。在此策略行進中,用戶思維不僅覆蓋了極狐細節設計和極狐交付效率,更在新型營銷模式創新方面有所體現。
2021年,在保障營銷售后渠道的基礎上,極狐團隊在深耕用戶的創意方面堪稱“腦洞大開”,在線上線下開展整合營銷,打造了諸如極狐行動、冰臨城下、山頂咖啡、極狐星球街頭派對等行業著名IP。
在2021年末的廣州車展上,北汽藍谷做了一件“破天荒”的事:面向極狐下一代產品的大型眾創活動——“新物種創造營”設計創意大賽,一改行業中慣用的“產品說教用戶”套路,徹底拋棄品牌方的高冷與傲慢,以用戶共創的方式,側耳聆聽、吸納更多元的消費需求和設計思維,做出用戶真正想要的“夢中情車”。
通過ICT轉型和用戶型思維導入,北汽藍谷已初步實現高速度發展到高質量增長的轉變。2022年北汽藍谷輕裝上陣,錨定新一輪自主品牌升級的周期,已將高質量發展的密匙握在手中。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