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古代著名的天然港口,“宋元中國·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厚重的歷史給泉州留下傲人“世遺”的同時,也為泉州帶來了璀璨而數量眾多的“非遺”。進入"后申遺時代",古城風華、傳統文化、非遺經典、閩南習俗等種種精華積淀,需要人們去傳承和弘揚。
當前,數字化發展已經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國家《“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指出,堅持以創新驅動文化產業發展,落實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促進文化產業“上云用數賦智”,推進線上線下融合,推動文化產業全面轉型升級,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1月25日,泉州鯉城文旅攜手功夫數字平臺發行泉州首套“雙遺”數字藏品,讓這座古老的“世遺”城市攜手“非遺”傳承人,賦能泉州“雙遺”文化傳承、保護與開發,開啟“數字文創”新紀元。
近年來,隨著科技融合領域的一個全新概念“元宇宙”大受追捧,“科技+文創”融合模式正在孕育新的突破。數字文創如今已成為多地數字經濟發展的一大機遇。
數字藏品作為數字文創的主要類型之一,受到了年輕人的追捧。據了解,泉州“雙遺”數字藏品選取“世遺”泉州多個經典景點,串聯起泉州文化敘事,通過“非遺”傳統手工技藝,以數字化技術展現于大眾眼前,提升泉州“雙遺”文化的互動性、趣味性,讓更多人感受到“數字藏品”里的泉州。
?當世遺撞上非遺,數字藏品會有什么樣的火花呢?
一、錫雕·東西塔:開元寺雙塔
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楊峰巖、楊曙宏【錫雕】作品形式呈現“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22處代表性古跡遺址之一、世界文化遺產【開元寺東西塔】,以世遺+非遺呈現中國古代石構建筑瑰寶。
泉州東西塔是鎮國塔、仁壽塔的合稱,是中國現存最高的一對石塔,位于泉州市區西街泉州開元寺內。開元寺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悠久歷史。寺廟規模宏偉,占地面積7.8萬多平方米。
錫雕也稱“錫藝”“錫器”,是廣泛流行于中國民間的一種傳統錫作藝術。傳統制錫工藝歷史悠久,源遠流長,2008年6月7日,錫雕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楊峰巖、楊曙宏作品
楊峰巖:國家(錫雕)高級工藝師、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從事錫雕藝術六十多年,技術精湛,爐火純青。
楊曙宏:生于六代福建省老字號連發錫鋪錫雕世家,師從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楊峰巖學習楊氏錫雕技藝,從藝三十余年,默默地復制老輩大匠們的動作,用工匠的話說,時間長了祖傳工藝在繼承的過程中才不會發生扭曲,特別在錫雕技藝上的總體設計方面更注意細節,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至極致。
二、唐卡·府文廟:活態傳承文脈
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唐卡】形式呈現“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22處代表性古跡遺址之一、世界文化遺產【府文廟】,展現絢麗多彩的府文廟文化。
始建于北宋太平興國初年(976年)的泉州府文廟,主體格局形成于1137年。大成殿是其核心建筑,為全國比較少見的宋代重檐廡殿式結構,面闊七開間,進深五間,殿頂鋪黃琉璃瓦,正面殿前檐下有兩根浮雕盤龍金柱和六根浮雕盤龍檐柱,這些建筑做法,是宋元時期州府級文廟中最高的規制。凸顯了泉州府文廟建筑的禮制等級和官方身份,側面反映了宋元海外貿易帶給泉州文化上的繁榮和政治上的特殊地位。
泉州府文廟:宋元中國規制最高的州府級文廟
府文廟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百源川池畔,又名府學,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府文廟歷史悠久,規模宏大,殿宇壯麗,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筑形式的孔廟建筑群,為東南地區最大的文廟建筑群,建筑風格在全國現存孔廟中罕見。
三、影雕·老君巖:魅力泉州
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秋霞【影雕】作品形式呈現“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22處代表性古跡遺址之一、世界文化遺產【老君巖】,展現雙遺文化風采,感受老君巖的壯闊。
影雕是石雕藝術中的一朵奇葩,是在繪畫和雕刻之間提煉的影繪,在石頭上深淺、疏密、虛實的有機結合,經過“千萬次”的敲打,千萬點成畫,展現的是心靈與時光一起行走的藝術。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秋霞作品
張秋霞: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三八紅旗手,泉州市優秀共產黨員,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惠安石雕傳承人 ,泉州市高層次高級人才,福建省技能大師(名師)工作室領銜人,泉州市技能大師(名師)工作室領銜人。2015年所創作品《四神》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成為迄今為止唯一獲此殊榮的惠安女。
四、唐卡長卷·絲路親緣:泉州海絲盛況
《泉州海絲百米長卷——絲路親緣》便描繪了宋元時期泉州刺桐港的繁榮景象以及馬可·波羅護送闊闊真公主遠嫁伊爾汗國的中外歷史友好佳話。畫面中鳴鑼擊鼓,古韻樂曲相伴,身著盛裝的市舶司官民等依次獻禮,為和親隊伍舉行祈風啟航儀式,祈禱遠航一路平安,祈福兩國人民幸福安康,再現了古代“東方第一大港”的盛況。
畫面中還巧妙融合了典型的閩南傳統建筑、伊斯蘭清真寺、中外代表性帆船、呈現吉祥喜慶的鳳凰牡丹、贈送的陶瓷和親物品等創作設計元素,充分彰顯了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泉州的非凡魅力。
泉州海絲唐卡長卷:絲路親緣
《泉州海絲唐卡百米長卷之序章——絲路親緣》運用重色彩強烈對比、內容密集構成、線條精致細膩等藝術表現特點來進行創作,對于弘揚海上絲綢之路文化、講好“一帶一路"中國故事、推動“一帶一路”文化旅游的民心相通,是件具有歷史與藝術雙重價值的不可多得的文化藝術精品。
在數字文創飛速發展的今天,游客不僅能在一些現實世界的旅游景點內購買實體文化創意衍生品,還可通過線上消費數字藏品獲得參與感。
數字藏品不僅為加密數字藝術家找到了自己的道路,也為各大城市的文創經濟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在“十四五”規劃中,對科技創新的布局已經被置于傳統制造業之前。
希望通過泉州鯉城“雙遺”數字藏品的打造,讓科技新力量助力泉州世遺文化推陳出新,開啟泉州的數字經濟新時代,也讓這座古老的城市站上展示豐富非遺傳承的舞臺,詮釋“雙遺”城市的文化價值,讓泉州文化走向更寬廣的領域,讓更多人了解這座“世遺”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