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提出要推進農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推廣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運用。北京農擔引入上上簽APP的電子合同數字科技,補齊金融服務數字化鏈條,農企農戶足不出戶就能獲得生產資金支持。
從申請到放款只需2個工作日
“這筆錢可解決大問題了,真沒想到能這么快就收到貸款。”近期,北京昌平區的金惠農農業專業合作社申請了一筆20萬元信用貸款,從受理審批到放款僅用時2個工作日,緩解了合作社流動資金壓力。
據了解,該合作社通過北京信貸直通車平臺在線發起貸款申請,金融機構通過線上業務流程即時審批、在線簽約、快速放款。借助數字化科技,當地農村金融服務的效率和服務體驗都得到顯著改觀。
今年5月,北京農擔公司的農信互聯供應鏈業務,實現了與上海銀行、核心企業、農擔公司的三方系統直連,可達到擔保業務在線進件、實時自動化審批、在線簽約、指令放款、T+1對賬、大數據風控等多項功能,整個擔保業務從進件到放款最快可在1分鐘內全部完成。在這其中,農戶通過上上簽電子合同平臺的簽署服務,在家就可以簽署借款擔保協議。
為金惠農農業專業合作社辦理貸款的北京農擔工作人員介紹:“當時我們重點優化了業務流程,過去一般情況下擔保業務從受理到放款大約需要2-3周,而我們這次基于銀擔綠色通道和在線簽約等流程,特別減少了紙質卷宗和擔保函的傳遞等環節,大幅提高了擔保效率。”
農擔業務線上化,暢通擔保、放款渠道
隨著鄉村振興的全面鋪開,農業生產經營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增長,然而當前農村金融發展水平不高,農企農戶面臨著融資難、手續復雜、放款慢的難題。
農村金融機構以支農支小支微為主要業務,由于融資額度相對低、缺乏抵押與擔保、高度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導致貸款門檻高、審核流程長。對于農戶來說,辦理貸款非常復雜,城郊的農戶要帶著各種資料前往城里的金融機構辦理各種手續,有時候好幾趟跑下來,申請流程都沒有走完,貸款進度慢又耽誤生產。
監管機構強調金融機構要加強與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合作,深化政銀擔合作機制,這其中涉及到大量的信息共享與數據交互。對此,部分地區的農擔公司和金融機構進行技術合作,實現業務全流程在線化,暢通擔保、放款渠道。
以北京農擔為例。北京農擔成立于2009年,是全國較早成立的省市級以服務"三農"為主的專業化農業融資擔保機構。
據北京農擔公開資料,前期公司以“批量化、線上化、場景化”的供應鏈業務為試點,通過金融科技賦能,將業務鏈條上各環節一一貫通,逐步實現與資金端、產業端的系統互聯,提升業務響應速度,架起了產業、資金、擔保的線上處理快速通道。
比如,北京農擔早在2019年左右就與上上簽電子合同平臺建立合作關系,以此為農戶提供線上簽署擔保協議的服務。
業務線上化之后,業務鏈條中的合作各方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識別等金融科技手段,建立反欺詐模型,對借款主體進行風險畫像,并建立保后動態監控風險預警機制,全面提升智能化風控水平,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擔保業務深度的融合。
據上上簽電子合同平臺統計,平臺已經累計服務30余家農擔、信用社、農商行等農村金融機構,輻射近5000家農業企業,輻射超500萬農民。于農村經營主體而言,在競爭激烈的產業發展中,要想走在前列,就要抓住數字化技術。電子合同科技就是農業金融創新中必不可少的應用,讓廣大農企農戶共享數字化經濟的紅利。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