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稱為“胃腸腫瘤患者的知音”。
rId7他開創了國內腫瘤專科醫院首個以腹腔鏡微創治療胃腸腫瘤為特色的科室,以專業技術行醫濟世;他常說,一個好醫生,最重要的是把病人的事放心上。
出生于內蒙古的蘇向前教授,是我國胃腸腫瘤外科著名專家、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他所領導的科室,每年完成胃腸腫瘤腹腔鏡微創手術,數量居中國北方地區前列。
這一切,源于他始終與患者“共情”的態度和實踐。
在蘇向前看來,腫瘤治療通過先進的技術、器械、和藥物,盡可能地為病人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是醫者不變的追求。
早在2006年,蘇向前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開展了第一臺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病人是一名患中位直腸癌的男性患者,比較胖,手術難度高、用時長,但最終效果很不錯,而且保留了肛門。
他也有過遺憾。曾經,一位70多歲的內蒙古農村老人,患有賁門癌,在兒子陪同下從老家趕到北京就診。剛在診室坐下,老人就堅決表示不想做手術,只想看中醫。“你的病現在選做手術是最合理的治療;我理解你是想給兒子省錢,你們先商量再做決定‘’。最終老人并沒有回到診室。
“醫生只能給患者提供我們認為最佳的治療手段,但選擇權在患者自己手里。但是,如果這樣的疾病能夠更早地發現、更早地治療,對病人而言,從經濟、到身體、還有心理的壓力都會減輕很多。”
科普小知識:胃腸道腫瘤治療要趁早
統計顯示,有六成惡性腫瘤發生在消化道,而消化道的惡性腫瘤又以胃癌最高發。我國的胃癌發病率特別高,占全世界的一半。
我國胃癌每年新發病例數為50萬,而其中很大比例的患者在診斷時已經是進展期。胃癌病因復雜、病情險惡、預后不良,診斷和治療都要靠一個“早”字。早期胃癌規范治療后,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88.7%-98%。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戰勝胃癌的最好辦法。
2021“草原健康行”大型公益活動
蘇向前總想,在家鄉內蒙古草原上,可能還有不少像那位老人一樣,或者不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或者對手術“諱疾忌醫”,或者由于種種原因而無法獲得先進的治療……
“這里是我出生和成長的地方,護佑家鄉人民生命安康,是我的夙愿,也是我的責任。”因愿而動,他發起了“草原健康行”大型公益活動,大愛歸鄉。
2021年7月,蘇向前教授將帶領他花10年建立的“胃腸腫瘤微創外科王牌團隊”,前往包頭市土右旗,深入了解草原人民的就醫需求,提供:
20臺胃腸道腫瘤根治性手術
由胃腸外科專家蘇向前教授及其團隊實施
減免部分手術相關醫療器械費用(手術相關器械由健適醫療科技集團贊助)
手術對象限來自內蒙古土右旗的胃腸道腫瘤患者
5場科普講座
5場學術講座
2場義診活動
活動由北京抗癌協會衛生健康政策研究與醫院管理委員會、北京壹生慈善基金會、健適醫療
科技集團等協助主辦。
咨詢電話:13811966870
活動旨在:
普及先進的治療理念和技術,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為百姓科普胃腸保健知識,宣教健康生活;
培訓基層醫務人員,提升基層診療能力;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以仁心仁術護佑草原人民生命安康。
“作為一個醫生,最開心的莫過于能夠通過努力使病人康復。醫生很累,但這份累能讓自己和病人都開心,就很值得。”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