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食品常務副總經理陳歷俊在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用一組數據講解了我國乳品生產的變遷。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全國僅有奶牛12萬頭,年產奶量19.2萬噸。奶業經營分散在弱小的私人牧場中,奶牛養殖、牛奶加工條件非常簡陋。陳歷俊回憶自己的童年經歷,笑稱第一次喝牛奶,還是高考時為了給他補身體,家人特意購買了一袋乳粉。
中國成立初期,奶制品數量稀少,價格昂貴,甚至可以歸為“奢侈補品”的范疇。作為民族乳企標桿的三元,自成立之初就承擔著提升國民健康水平的重任。70多年來,三元積極在乳業領域開拓進取,創造著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奇跡。資料顯示,三元食品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國營北京市牛奶站,成立之初就為首都的老人、兒童和病人提供牛奶。經過大鍋蒸煮、手工灌裝后的牛奶,在凌晨時分由送奶工騎著自行車從市區開始, 遠到石景山、大興、房山往返穿梭,送到每家每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曾創下一個人一輛自行車日送奶1080磅的紀錄。
1968年,順應市場發展需要,國營北京市牛奶站更名為北京市牛奶公司。改革開放以后,北京市牛奶公司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先后引進先進生產線,形成了規?;F代化的格局,從根本上解決了北京市民“喝奶難”的問題。許多上世紀60、70年代出生的北京人都有這樣的記憶,奶筐、空奶瓶、取奶證成了當時孩子們的標配,提著小奶筐跑到大院的傳達室去取奶,把奶卡交給傳達室的大爺,看著大爺在上面蓋個紅戳,然后高高興興地回家享受牛奶的美味。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如今牛奶已經成為了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牛奶產量是3440萬噸,約為1949年的179倍。當下的中國乳品市場在產能大幅提升后,不同人群、不同功能的細分化產品逐漸成為消費者和乳企共同關注的新焦點。為滿足消費者對乳品品質日益增長的需求,三元食品大力投入科研創新,為國民帶來了無數個“第一”。1984年生產出中國第一杯工業化酸奶;1985年生產出第一塊奶酪,改變我國奶酪依靠進口的歷史;1999年生產第一包早餐奶,使乳業市場進入細分時代;而2017年推出國內第一款極致A2B-酪蛋白純牛奶,終結了國外公司獨占a2牛奶奶源的歷史...... 2020年,三元重磅推出科技創新產品72℃鮮牛乳,這款以更低溫度殺菌的鮮奶,在為消費者帶來更多活性營養物質的同時,也標志著三元在生鮮乳品質、生產工藝、物流運輸等多維度已經達到了領先水平。
時光荏苒,三元用70年的歲月,傳遞著一杯牛奶的溫暖。陳歷俊表示,牛奶在未來扮演什么角色,需要我們從業人員細分人群,對營養健康的需求進行更深入的理解和研究,開發不同的細分產品。
未來三元食品將繼續與國民緊密相伴,為更多中國家庭的健康生活、更廣闊的小康社會發展前景添磚加瓦!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