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開始,隨著各大領域玩家切入智能家居市場,整個行業迎來新一輪博弈和廝殺。
目前主流的品牌主要是:以小米為代表的硬件玩家,如家電系海爾、美的,面板系鴻雁、歐瑞博,手機系OPPO、vivo、小米、華為;以艾拉物聯為代表的AIoT平臺玩家,如互聯網云系阿里云、騰訊云、百度云;物聯網云系艾拉物聯。
每家的智能家居品牌都有著各自的優勢和缺點,讓很多投資者難以抉擇,再加上智能家居行業還處于亂象叢生的階段,一不小心,就會掉入3大投資誤區。
1,技術落后沒關系,系統穩定就可以
目前,市場上有不少人認為,智能家居穩定性為先,技術一定要成熟,至少經過市場3年的驗證才能交付給用戶。
穩定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卻有一大誤區。
系統穩定性的影響因素,主要是底層技術。目前,大部分的智能家居產品在研發時,所用的技術接口和協議都是不同的,即使打通實現產品聯動,連通率也很難超過80%。再加上云平臺參差不齊,造成的穩定性問題也不在少數。
艾拉物聯CEO劉渝龍認為,這本身不是技術先進與否的問題,甚至,先進的技術還能一定程度上提升智能家居的穩定性,如艾拉物聯將智能家居融合邊緣計算技術,打造云、管、邊、端一體化的智能家居解決方案,不僅能夠實現在斷網環境中保證智能家居系統的正常運行,還能提升整體穩定性,超過95%。
2,市場定位無所謂,產品好看就賺錢
智能家居的消費人群,究竟是誰?
根據美國的一項銷售數據顯示,2016 年智能家居消費者中男性占比為 57%。在針對安裝了智能產品的家庭調查中也發現,往往是男性家庭成員第一個帶頭把智能產品帶進家里。
國內也是同樣的情況,2019年智能音箱的購買人群中,男性占比63.6%,女性僅占3成。另外,在購買的群體年齡分布中,29歲以下消費者不足15%;30歲以上人群是絕大多數。
這組數字顯示直接揭露,很多品牌原以為的年輕群體并不是當下智能家居的消費主力。
劉渝龍表示,這不難理解,智能家居本就屬于消費電子的范疇,更得男性偏愛,而價格略高,經濟水平較高的30歲以上人群購買力較強。
艾拉物聯打造的云管邊端一體化第四代主動式服務全屋智能,充分滿足了這類主流消費者需求。
諸多高科技加身,打造第四代主動式服務,更貼合男性對未來科技生活的幻想;第二,挑戰產品形態極限,推出多功能超高集成度產品,打破產品和功能的桎梏;第三,面向中高端人群推出米蘭系列,主打高端個性化定制服務。
3,用戶都是外行,安全問題不用重視
從近兩年的智能家居信息泄露事故可以看出來,隱私安全逐漸成為消費者關注的重心,拿隱私換便利的消費者比例正在慢慢降低。再加上智慧城市和智慧工業的驅動下,國家也開始重視信息安全,物聯網設備的安全防護法律法規很快就會提上日程,這使得未來智能家居數據和隱私安全變得有法可依。
劉渝龍表示,如果從一開始就不重視安全,沒有嚴密的安全防護機制,越是銷量高市場份額大,安全的風險也會越大,投資這樣的品牌也就越有風險。
目前,放眼整個中國市場,除了艾拉物聯通過了SOC3安全認證,具備高等級安全體系的平臺幾乎沒有。
安全體系是艾拉物聯立足于全球各大AIoT平臺的競爭中的一大武器。也因此,基于艾拉物聯AIoT平臺的第四代主動式全屋智能,一誕生就擁有全球高等級的安全防護,數據和隱私安全經過11年的監測和認證,風險極低。
其實不只是安全,艾拉物聯第四代主動式全屋智能在行業內位居中國創新榜前列。其采用的技術和產品工藝都領先行業多年,無論是軟件還是硬件,都已無限接近行業的天花板。
如果想更進一步了解,歡迎參加1月27日,艾拉物聯智能家居2021年首場線上招商會,與CEO劉渝龍、CMO張小青一起抓住AIoT時代的造富先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