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認證是發達國家對高等教育進行專業評價的基本方式。某一專業通過專業認證,意味著其畢業生達到行業認可的質量標準。
據悉,截至2017年底,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和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共認證了全國198所高校的846個工科專業。通過專業認證,標志著這些專業的質量實現了國際實質等效,已進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陣”。
有輿論對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和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的認證結果被國際認可表示不解,這不是國內認證嗎?其實,這是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通行規則。2016年,我國正式加入國際工程教育《華盛頓協議》組織,這標志著中國工程教育質量認證體系實現了國際實質等效。作為《華盛頓協議》正式成員,中國工程教育質量認證的結果已得到其他18個成員國(地區)認可。這表明我國應該借鑒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以減少非教育和學術因素對學校辦學、學科專業建設的影響。我國也可以進一步推進學位授予改革,落實和擴大學校自主權,通過專業認證方式來保證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專業認證是發達國家對高等教育進行專業評價的基本方式。某一專業通過專業認證,意味著其畢業生達到行業認可的質量標準。據報道,我國每年有120余萬名工科專業本科畢業生。通過認證專業的畢業生在《華盛頓協議》相關國家和地區申請工程師執業資格或申請研究生學位時,將享有當地畢業生同等待遇,這為中國工科學生走向世界提供了國際統一的“通行證”。
長期以來,我國對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把控主要通過計劃招生、計劃培養、計劃管理實現,一直實行國家授予文憑制度,所有按國家規定招生、培養的學生,畢業后獲得國家承認的文憑。這種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與發達國家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是不同的。發達國家的大學實行自主招生、自主辦學、自授文憑,文憑的含金量由專業機構認證與用人單位認可。由于我國大學均授予國家承認的文憑,因此有的高校擁有學位授予權,卻不重視培養質量,對人才培養質量把關不嚴,有的學生雖然獲得國家承認的文憑,但能力并沒有得到社會認可,缺乏市場競爭力。
我國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就在于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釋放學校的辦學活力。在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后,怎樣讓學校重視教育教學質量,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顯得極為重要。隨著新的專業認證體系的建立,我國可以進一步落實和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甚至可以嘗試推進部分大學自主招生、自主辦學、自授文憑。因為有國際認可的專業認證體系,專業培養質量是有保障的。有人懷疑專業認證的公信力,其實專業認證是靠市場競爭獲得權威和公信力的。如果專業認證不具獨立性和專業性,那么這樣的專業認證就難以得到國際認可和社會認可。比如,國內通過專業認證的學校畢業生在享有當地畢業生同等待遇的情況下被大學錄取后,普遍表現不佳,那么大學就會懷疑專業認證的專業性、獨立性,由此失去公信力。因此,大膽推進專業認證,培育專業認證機構,建立健全的專業認證、評價體系,既是推進管辦評分離改革的要求,也可加快深化管辦評分離改革的進程。(熊丙奇)
編輯: